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庙

灵应庙 仇晖 摄

    周东旭

    鲁迅先生有一篇《社戏》的文章,回忆儿时看社戏的热闹情况:“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游山西村》,其中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描述。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做“社”。比如:春社,秋社,社日。古人常用“社稷”代指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这些都源自于最古老的土地崇拜。至于“赛会”,会即是行会,赛表示相互竞争。宁波东乡的稻花会、西乡的高桥会、宁海前童行会、鄞江的“十月十会”,都是行会,一般抬着庙里的神像出巡,做戏、抬阁、舞龙、舞狮、跑马车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都融合在一起了。各个团队争奇斗艳,就成了“赛会”。

    老宁波有一句老话俚语:“好看彤云社,翻落江桥下。氽到下白沙,捞起豆腐渣。”说是1869年(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四月半”(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祀五都神,故称都神会)行会时观者塞途,过新江桥时英人依旧要收每人4个铜板的过桥费,以致人挤桥断,溺死四百余人。

    当时,彤云社为糖行街所出,灯彩法器,五光十色,尤为华丽。会器有大令旗、头牌、硬脚牌、旗锣、十番锣鼓、抬阁、鼓亭、纱船、珠龙、玉象、彩马、九连灯等。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中说:“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这段话很有见地。修志人认为,每一个村都有一个社庙,通过社庙的兴衰可以研究村落的状况,社庙与纯粹的宗教场所还是有区别的。

    据记载,民国时期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旧城内有100余处。像《宁郡地舆图》上就标注了100余处的社庙。

    城中最大的庙宇应该就是城隍庙。城隍的信仰起源于“水墉”,城即城墙,隍即护城河。但后来渐渐从自然神演变为地方上的冥官,除了保境安民,还要剪除凶恶。沈从文先生写湘西民俗的时候,写过“报庙”的习俗。这类习俗,宁波也有。凡老人过世,子孙必拎着灯笼到境内的社庙祝告,说一声“某人来报到,希望得到神灵照顾”之类的话。旧俗有很大的迷信成份,但也是旧时劝人为善的一种教育方式。《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陆判》都是名篇,其中寓意均是赏善惩恶。2020年,宁波府城隍庙得到修缮,在城隍神像边上,就有文武判官。

    在新编《鄞县志》上,对社庙有一个分类。

    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包括天地、社稷、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商品经济发达的明清时期,产生了许多行业守护神。比如财神是受工商业者和百姓所崇拜的行业神。财神的人格化神有许多,如正财神玄坛元帅赵公明,文财神文帛星君(福禄寿之禄官,相传为商代比干),武财神关帝,此外还有五显财神、陶朱公范蠡等。旧时各地多建有财神庙,因为有商人供奉祭祀,一般规模较大。其他分布较普遍的行业神庙有火神庙、药王庙(宁波就有药皇殿。药皇最初供的是神农氏,后来也供奉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人)、鲁班庙(鲁班号称百匠之祖,所有的工匠都是供奉鲁班为祖师爷的)、蚕神庙(供养螺祖、马头娘、蚕花娘娘)、机神庙(供奉纺织业的行业神伯余)。

    3、祀地方传说人物,比如说镇明路口仓桥街那边有鲍盖庙(地处月湖盛园南边),月湖以前还有七牧将军庙。

    七牧将军庙源自于传说人物。说的是小康王(宋高宗赵构)逃难的时候逃到月湖,金兵一直穷追不舍。康王遇见了七个小牧童,就对牧童说:你们千万不要告诉后面的金兵我从这边跑了。康王走后, 金兵赶了上来,碰到这些小牧童就问:前面有没有穿黄袍的人跑过。小牧童说有的,然后把手指向康王逃的相反方向。金兵追了一半觉得不对,发觉这些小牧童撒谎,就把小牧童都杀了。康王赵构做了皇帝以后,觉得是这些小牧童救了他的命,就把他们封为七牧将军。这种传说其实不止宁波,很多地方都有。

    4、以历史人物作神明供奉的。像关羽、岳飞,唐代安史之乱守睢阳城的张巡、许远等。

    5、祀有功于当地的地方官。譬如祀羊僎的,以前在和义门外有羊府庙,现在石马塘村还有羊府庙。祀黄晟的,有报德观、佽飞庙,现在的姜山还有佽飞庙。还有祀王安石、钱亿、杨之讷、邱业、张星耀、钱肃乐、张煌言、吴潜、汤和的,这类庙宇有点像现在的纪念馆。

    东钱湖边上有一个裴君庙。裴君名字叫裴肃,是唐代明州的一个刺史,据说他缉盗有功,鄞县的老百姓就给他造了很多庙,号称是“湖内十八裴,湖外十八裴,沿海十八裴”。

    6、祀当地名儒先贤,譬如王致、杨简、袁燮、沈焕、全望祖等。南门那里原来有个鄞江庙,就是为了纪念王致的(王致号称鄞江先生)。

    7、祀忠臣孝子,有董黯、陈良谟等。董黯是一个孝子,慈溪的名字就是由他担水孝母的故事而来的。

    在老城的100余处社庙中,其中关帝庙和鲍盖庙是最多的。

    1893年7月14日《申报》里有一篇文章《月湖避暑记》说:“宁波崇奉关圣较他处为尤盛,五月十三日相传为关圣诞辰,如日湖之延庆寺、月湖之陆殿、贯桥头之行宫、药王殿侧之连山会馆,皆供奉关圣像,栴檀馥郁,果饵纷陈。先一夕悬灯结彩,雇梨园子弟登场奏技,他如道署之关帝殿、税关之武帝庙、六营之教场、江夏之各信局,或唱戏,或歌曲,锣鼓喧天,笙歌拂地,凡两昼夜始止。青衫红粉结伴来游,较之元夜放灯有过之无不及也。”

    在民间,关老爷几乎成了万能之神。宁波人“崇奉关圣”,估计与重商的习惯有关。关公和陶朱公、比干都是财神,这三位,除了陶朱公自己会做生意赚钱外,比干与关公均非好财之人。比干无心,无心者无私心。关公自己本身不爱财,封金挂印,不图荣华富贵,重视兄弟情义,视钱财如粪土。但商人们似乎更看重关公身上这种义气,觉得比财富更宝贵,买卖公平,守信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鄞人先贤张延章的《宁波十二月竹枝祠》之九云:“九月城中菩萨忙,佽飞庙斗白龙王。尤推大庙最奇别,争窃胡须孵米缸。”

    大庙就是灵应庙,也就是鲍盖庙,在仓桥头。现今的月湖盛园南边,是一个区级文保单位。民国时代,全鄞县有517处庙社,鲍盖庙就有62处。

    宁波老话说,宁波城里四棚庙:聚景棚庙,众乐棚庙,时春棚庙,莲花棚庙。宁波城里四楼庙:华楼庙,乌楼庙,杨家二楼庙(算两个楼庙)。宁波城里四个殿:东殿,西殿,南北两殿。这些加在一起就是12个庙,加上大庙(灵应庙),老城里就有13个庙。

    传说每年农历九月十五,半夜三更就有孩童在灵应庙争窃老爷胡须,偷去孵放在米缸里,米就不会生虫。天亮,菩萨出殿,浩浩荡荡,鸣锣开道,抬着鲍盖神像,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好不热闹。巡游城区,队伍长达数里。所经小庙,都要设祭迎拜。大街叠起八仙桌、陈设祭品,点燃香烛,待菩萨坐定,庙下百姓伏地跪拜。然后一站接一站,由庙堡轮流抬神像巡视过境,场面热闹隆重。这就是所谓的“九月城中菩萨忙”。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