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交警常态化执勤 换来城市交通文明新风尚

平峰时段,路面上也有足够的执勤警力。 记者 崔引 摄

    11月23日下午3点多,奉化区中山东路桃源路口,尽管是“平峰”时段,在寒潮带来的冷冽中,民警王鲁元和5名辅警仍坚守在路口。

    在17个重点路口,从早高峰开始到晚高峰结束,民警和辅警不间断在路口执勤,在奉化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换来的是道路交通环境的畅通和谐、文明有序,养成的是城市交通文明的新风尚。

    变化: 从“挨批评”到“没有违法违章”

    “又抽到你负责的路口了。”王鲁元清楚记得接到电话瞬间“心惊肉跳”的感觉。

    在一年前的文明城市检查中,他执勤的中山东路桃源路口因为存在“行人未走人行横道”“机动车未礼让行人”等20多个违规行为“挨了批评”。

    一眨眼,一年多过去了。在新一轮的文明城市检查中,他负责的这个路口再度“幸运”地被选中。

    随机调取过去任意一天中的任意一个高峰时段的路口视频进行检查。这回,他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没有一起违法或违章行为。“同事们一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11月23日下午,王鲁元的执勤并没有因为好消息的到来而有丝毫松懈。

    记者留意了一下,尽管是平峰时段,路面上仍有1名民警和5名辅警在执勤。

    “这还是平峰时段的路面警力,每天早晚高峰路面警力还要翻倍。”王鲁元说。

    决心: 主动向前迈一步

    站在中山东路桃源路口,记者感受最明显的,就是交通设施很多。

    万达广场靠近中山东路一侧,石墩、花坛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间充当了隔离栏,行人和电动车、自行车,谁都不能“越界”;

    万达广场靠近桃源路一侧,设在路口的隔离桩仅容电动车和自行车通过,一改过去机动车将宽敞的非机动车道当成临时停车场的陋习;

    盈港大厦附近,部分路面停车位“还空间”于非机动车通行,黄色U形管更是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划分得“泾渭分明”。

    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设施,装在等待区的“行人卫士”直接抓拍不按交通规则出行的行人,交警部门通过人脸识别在后台获取违规者的信息,起到警示作用……

    谁又能想到,如此井然有序的路口,一年多前还是个“问题路口”。

    “批评倒逼我们痛定思痛,主动向前迈一步,通过实地查勘,梳理、汇总‘短板’,一项项抓落实整改。”奉化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孙丹弘说。

    秘诀: 将执勤警力“钉”在路口

    经常从中山东路桃源路口经过的人或许会留意到,在过去一年里,路面执勤警力几乎都是“熟面孔”。

    “我们当时是下了决心的,路口坚决不换人。”副大队长何立波说,不仅是责任民警,就连辅警和其他辅助力量,都不换人,“城区各重点路口、路段也都是如此。”

    将固定的执勤警力“钉”在路口,是奉化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的一项创新举措。

    在何立波看来,一方面,固定的执勤警力更了解管辖路口、路段的情况;另一方面,执勤警力的固定,更容易激发大家的责任心。

    就像王鲁元说的,除了早晚高峰,就连平峰时段,路面也有一半警力在执勤,几乎全年无休。

    每天通报、每周点评、每月小结,已经是路面执勤交警的“新常态”,尤其是17个重点路口,还要进行排名;从大队领导到基层民警,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哪个区域出现问题,都会被追责,而且是一追到底。

    同一批人,同样的工作强度,大伙儿一干就是一年多,并仍在坚持,换来的是道路交通的井然有序和文明出行的蔚然成风。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朱文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