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社会化科技课程进学校
鼓励青少年进科技教育实践基地

“双进”助力“双减”,为课后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走进镇海崇正书院。 资料图片

    为推动“双减”往“实”往“深”里走,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宁波市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大力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日前,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双进”助力“双减”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大目标促科教深度融合

    “双减”全面落地之后,宁波市义务段学校 “1+X”课后服务呈现出勃勃生机,1小时的基础托管每个学校都能轻松提供,但1小时的“X”拓展课程却面临考验,非学科类的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需要时间、教师需要专业培训。“X” 拓展课是否吸引学生、是否满足家长需求一时之间成了学生能否在校内“学足”“学好”的 试金石。

    为此,宁波探索部门和协会的深度融合,合力推进社会资源助力课后服务模式。市科协和市教育局发挥组织优势和枢纽作用,将梳理一批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打造一批社会化科技教育精品课程,组建一支“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义务段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搭建一批科技类志趣聚集的青少年成长通道,探索兴趣特长为导向的一贯制培养模式,升级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动展示平台,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项任务畅通校内外合作

    《实施意见》就畅通校内外合作渠道提出了三项任务。

    一是推动社会化科技教育课程走进学校。邀请国家级科学家为孩子们启蒙科学思想,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科学家报告,惠及青少年3万人以上,覆盖全市城区、农村、山区等学校,其中农村和山区学校不少于20%;牵线发动市级以上学(协)会的专家资源同学校合作,打造50个以上优质的科学素养系列课程,促进不少于100对“校会合作”,为义务段学校提供长期的辅助教学,丰富“双减”后的课后服务。

    二是鼓励青少年走进科技教育实践基地。每个科普教育基地提供1个以上精品研学课程和10个以上课外拓展课程,每年组织至少100个科普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开展至少1000场基地研学活动,惠及青少年1万人以上;启动“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企业科研及生产一线,为心怀科技梦想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每年组织发动“高校(科研机构)开放日”活动50场以上。

    三是优化“N+”活动内容,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升级“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将科技新苗的培养对象由高中段学生向初中段、小学段延伸;拓展家庭亲子科教形式,支持社会科普力量组建“线上科学俱乐部” “家庭实验室联盟”等线上平台;着力打造科学嘉年华品牌,持续掀起科学风潮;全市各中小学配备足够的专职科学课程教师和兼职科技辅导员,市科协负责教师培训。

    实施意见分三年推进,2022年底,完成社会化科技教育课程和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资源整合梳理,开展试点和各平台搭建工作;2023年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目标任务50%以上;2024年底,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基本完成全部目标任务,营造良好氛围。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张土良 田荣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