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两住户因为噪音问题积怨已深,楼上住户一有噪音,楼下住户便敲锣打鼓来抗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为了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矛盾花足了心思:他们化身噪音“实验员”,找出噪音源头,从硬件上进行修正;之后还从思想上作调解,让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 楼下敲锣打鼓抗议楼上噪音,邻里之间矛盾激化 张大爷是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朝阳社区某公寓7楼住户,与妻子共同居住,两人年龄都接近80岁,喜静,晚上休息较早。楼上8楼住户是王先生、妻子以及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两个孩子中一个已参加工作,另一个初中在读,一家人通常晚睡,夜间容易产生动静。 张大爷夫妇对这些动静很是敏感,认为严重影响他们休息。他们也曾与楼上王先生一家交涉,而王先生一家则认为这些生活中的动静在所难免,并非刻意制造,也算不上噪音。 社区居委会在双方纠纷产生之初便多次主动介入,但每次沟通后情况有所好转,过一段时间就又爆发了,矛盾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时间一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夜里被惊醒的张大爷夫妇半夜就以敲锣打鼓来抗议楼上噪音,过激行为影响了整栋楼的居民,邻居多次报警都无法解决,“小问题”逐步演变为了“大问题”。 调解员化身实验员,入户开展“模拟噪音”实验 眼见不良影响加剧,矛盾扩大,社区居委会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称调委会)介入调解。 调委会组织职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包片网格小组长召开会议讨论方案,在汲取前期多次调解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决定软硬件双管齐下去化解纠纷。 首先,在“硬件”方面锁定噪音根源,最大程度消除噪音的产生,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调解员协调地段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分成两组,入户开展“模拟噪音”实验。夜间,一组人员进入8楼王先生家,最大频率模拟家庭日常生活,另一组人员进入7楼张大爷家,客串在家准备休息的住户,倾听楼上声音来源、种类、大小,一一记录,一轮测试结束后,两组人员互换场地进行二轮实验。然后,将两轮实验记录进行汇总对比,并将记录结果向两住户逐一反馈、沟通。 之后,调解员邀请张大爷夫妇前往8楼现场监督,根据实验结果逐一把噪音源如桌椅、餐具、家电等安装脚垫、消音垫等物理隔离物,同时给张大爷夫妇提供隔音耳塞,尽可能在睡眠时隔绝噪音。 释法说理,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 接下来,调解员们又在“软件”上下功夫,着力让双方当事人统一思想认识:调解员分头开展双方思想工作。 一方面, 对王先生释法说理。根据《民法典》的第288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王先生一家应保障张大爷夫妇享有安稳宁静的私生活状态并享有排除他人不法侵扰、侵害的权利。 另一方面,劝导张大爷夫妇。公寓因硬件条件所限,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楼上楼下难免产生一些声音,只要不是刻意行为,应该予以包容,千万不能采取过激手段“以噪制噪”,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在调解员细致工作下和耐心劝说后,张大爷夫妇与王先生一家最终相互理解并达成了共识:王先生承诺在生活中,尤其是晚上尽量不产生不必要的噪音;张大爷承诺今后如遇到噪音问题时,不会使用过激手段进行抗议。 一段时间后回访,当事人对调解工作和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记者 殷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