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封塔地宫银塔模型。 记者 胡龙召/摄 |
从唐长庆元年(821)起,明州州治迁址三江口,在子罗双城的格局下发展出今天的宁波市区。 12月8日,宁波博物院将推出“汇流——宁波建城1200年特展”,回溯城市原点,展现历史遗珍,为观众呈现宁波1200年的印记。 487件(套)展品再现明州千年胜景 昨天,特展开放媒体探营。 据介绍,该展览以城市考古学为基石,以宁波古代城市史为脉络,以唐代明州城为叙述范围,以空间方位为基本维度,共计展出487件(套)展品和200多张资料图片,回溯了宁波自唐代建城以来的发展与变迁。古今对照,再现千年胜景。 展览将宁波城市分为五大空间格局,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漫步展厅,如同走进一个微缩版的“宁波城”。在“序厅”可以看到,唐末作为城市行政中心的子城,以及在子城外围修建的罗城,共同奠定了古代宁波“双城并立”的空间形态;穿过“城墙”,会遇到东南区域的天封塔、东北区域的和义路海运码头、西北区域中山广场的孔庙,还有西南区域那些罗布在月湖公园的遗址遗迹。 本次展览的展品均为宁波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考古以来发掘出土的文物,集合了宁波博物院、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天一阁博物院等单位库藏,共计40余项发掘成果。 天封塔地宫文物首次集体亮相 据策展人何毓峰介绍,展览最大的亮点当为天封塔地宫出土文物的集体亮相。这是上世纪80年代天封塔地宫、基址发掘以来,最大规模、最完整的一次“集体推出”,不少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史料记载,宁波天封塔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695-696),故名“天封”。千余年间,一直是宁波的“第一高度”。清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初三夜,天封塔遭遇火灾,烧掉了木结构的檐柱,留下砖石“内芯”,延续近200年。上世纪80年代,塔身倾斜日益严重,为避免危及周边居民,我市对天封塔进行了落架重修。 配合重修工程,1982年7月,当时的宁波市文管会对天封塔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迄今宁波找到的最重要的一批宋代佛教文物。1986年10月至1987年1月,又对塔基进行了发掘,两次考古基本厘清了天封塔的前世今生。 人们首先明确,唐代的天封塔与宋代的天封塔不是同一座,位置也并不重叠。今天天封塔所在位置乃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时的选址。天封塔地宫和塔基出土大量带有“绍兴甲子”“绍兴十四年”字样的铭文砖,以及带有铭文的地宫石函、银殿、银塔,证明了这一点。 本次展览中的“绍兴十四年”铭文银塔,以及凝结着当时高超工艺水平的佛像和佛教用品皆为出土原件,地宫银殿系质量较高的复制品。“我们今天见到1989年重建的天封塔,就是参考这座南宋银塔模型来建的。”何毓峰说。 这是对宁波城市的“寻脉之旅” 除了天封塔地宫文物,本次展览还展出在宁波城市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席位的各个遗址和出土文物——明州罗城望京门段的城墙砖、唐宋时期的渔浦门出土文物、宋元时期的市舶司考古发掘成果、明清民居群落使用的器皿等,共同描绘出一幅流动的城市史图。 展品中有大量的陶瓷器,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品。元代永丰库遗址出土的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瓷器等,均为宋元时期江南和中原地区代表性的瓷器。 策展人表示,本次展览是对宁波城市的“寻脉之旅”,它诉说着1200年的风雨沧桑,多角度呈现出宁波的城市特征,复原了一个开放繁荣、人文鼎盛的宁波城。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8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项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