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期开放的宁波“建城展” 在这里先睹为快

“汇流”展展厅现场。记者 胡龙召 摄

三江口一带唐以前遗址出土器物。记者 胡龙召 摄

    12月8日,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这是从2009年起,宁波地方立法设定的一个城市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回望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溯源人文史脉,捡拾文化自信。

    今年,恰逢宁波建城1200年,原定有多项与建城相关的纪念活动在这一天展开。受疫情影响,这些活动大多宣布延期,但这并不影响身处城市各个角落的我们,表达对宁波的热爱。

    今天,本栏目带大家走进一个展览,即由宁波博物院主办的“汇流——宁波建城1200年特展”。该展览以城市考古学为基石,展现历史遗珍,规模盛大,原定12月8日开幕。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目前博物馆全部闭馆,展览亦推迟举办。

    昨天上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宁波博物院院长王力军,聆听他对这一展览的想法,并结合此前记者在展览筹备时进入展厅拍摄的视频与图片,带大家通过宁波晚报先睹为快。期待展览开启之日,我们在博物馆重逢。

    策展初衷:

    利用时间节点,传播历史记忆

    今年,宁波冠以纪念建城之名的展览很多,从不同维度回望了城市的历史风华,展现当代宁波人勇立潮头、奋进勃发的精神面貌。其中展现城市史相对完整的展览有两个,分别是中国港口博物馆刚刚结束的“天下开港——宁波的港与城”特展,以及宁波博物院即将开放的“汇流——宁波建城1200年特展”。

    前者侧重宁波作为“港城”的历史,就宁波从古至今的港口城市地位做了梳理和凸显。相比之下,“汇流”展更侧重宁波老城的地理概念,以近几十年来城市考古取得的成果为展示对象。

    “任何整年份的事件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宁波博物院院长王力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汇流’展的策划初衷就是想用120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宁波的建城史作一个总结性、系统性的陈述。”

    王力军提醒道,其实在整个宁波范围内,“城市”的建设并不是从1200年前才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时期,“句章故城”就已经在今天江北慈城镇王家坝村开始设立了。从散居的群落,到拥有“城市”概念,宁波人在很早之前就完成了这一跨越。

    “今天讲1200年,指的是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移到三江口子城以来的历史。事实上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拥有1200年以上的建设史。”王力军说,为了让相关内容有更好的阐释,该展览特别从库房里拿出了大量以往不常见的城市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进行集中梳理,试图用文物与文献的“双重证据”向市民讲述、传播宁波城的历史记忆。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有着展现城市文化软实力,帮助市民大众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相信本次展览开放之后,会是大家了解宁波、了解城市考古工作的一个好去处。”王力军说。

    展线布置: 五大空间“沉浸式”逛展

    涉及历史的展览,往往以时间为轴。“汇流”展的特殊之处在于打破了这一惯例,以空间方位为维度,分双城格局、东南区域、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南区域五大空间展开叙述。人在展厅,仿佛置身整个城市空间之中。“这样做也是想给大家带来当下流行的‘沉浸式’逛展体验。”王力军说。

    在双城格局单元,展览首先厘清了子城和罗城的概念,将子城也就是今鼓楼步行街范围内的出土文物、鼓楼、永丰库遗址置于开头;属于罗城的部分,渔浦门(今和义大道)、罗城城墙东渡路段(今华联大厦)、和义门瓮城(今万豪酒店)、罗城城墙望京门段(今西门口)紧随其后。该单元展示的主要是城砖和陶瓷器,以点带面勾勒宁波子罗双城的格局。

    东南区域展示以天封塔地宫文物为主,包括宋塔林、戒坛(今莲桥第)、宋代码头(今交邮大楼)出土文物,以及北宋海船模型、宋元市舶司(今世贸中心大厦)、元天后宫(今江厦银座)的考古发现,宋元佛画坊、画肆(今车轿街、石板巷、咸塘街)所绘《十王图》《佛涅槃图》的复制品。

    东北区域展示重点在于港口。今天的和义大道其实是唐宋海运码头所在地,宁波城市考古发现的唐龙舟、宋沉船多出土于和义路、东门口一带。今天电信综合大楼的位置,据考证是一处宋代船场所在地,相关内容也会在这一部分呈现。

    走过展厅里一段短短的过渡区,会进入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西北区域的陈列包括唐宋天宁寺(今海曙中心小学)、宋明州孔庙(今中山广场)的考古发现。西南区域则是最后的重头戏,当时为建设月湖公园而做的一些考古发现尽在其中——宋高丽使馆、南宋都酒务、南宋“平”字水则碑、宋崇教寺,以及今天月湖盛园的明清民居。记者探馆时邂逅了宁波博物院负责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展柜前“加班加点”,修复一批以前从未展出过的陶瓷器,目的也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更加完整的“月湖印象”。

    展品点睛: 天封塔地宫和“海丝”文物是重点

    “‘汇流’展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微缩版的宁波城。”王力军说,“看起来是一块一块的碎片,串起来反映的是城市发展史的‘线’和‘面’。通过观看实物、图文,观众可以通过想象还原一个完整的宁波城。”

    当被问及是否有重点展示的文物,王力军推荐了天封塔地宫文物“全件套”,“可能以往在宁波博物馆二楼‘东方神舟’展厅展示过的那些大家比较熟悉,这次我们拿出了一些不常见的,比如天封塔地宫出土的银饰和一些佛教用品,它们不仅展示了宋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还反映出当时民众的审美情趣。”

    此外,反映与周边国家交流的“海丝”展品也是王力军重点推荐的,比如日本、越南的一些钱币,朝鲜半岛的佛像,属于舶来品的水晶瓶等。

    “这个展现宁波1200年城市发展史的展览,有助于市民大众全方位、全景式地了解他们生长生活的空间,是一次集体记忆探寻和寻找根脉的旅程。”王力军总结说,“该展览目前的展期是到2022年3月8日,跨越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等到疫情缓解之后,欢迎大家走进宁波博物馆,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妙的观展体验。”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许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