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国申与老伴珍视每一份荣誉背后的认可。 记者 陈烨 摄 |
于一个家庭而言,好家风该是代代相传的。 在北仑区新碶街道紫荆社区,俞国申家庭的家风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仁爱之心。73岁的他与妻子身上有着老党员的奉献精神,结对困难家庭,在社区有需要时随叫随到;两个女儿、女婿也是敬老、治水、献血等公益活动中的“熟面孔”;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善念还种进了孙辈幼小的心里。前段时间,俞国申家庭摘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在旁人看来,实至名归。 荣誉证书和奖章塞了半个书柜 “做人宁可吃亏,也不要占别人上风!”俞国申至今记得爷爷曾对自己说过的话,而他也身体力行,教导两个女儿和三个孙辈与人为善。 在他家,荣誉证书和奖章塞了半个书柜,那都是认可和赞誉:北仑区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宁波市雷锋家庭、浙江省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除此之外,俞国申本人还获得全国个体先进者、宁波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家门口挂着的‘五好家庭’的牌子。我妈妈经常跟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说,对人要真心,要做好人,要记住我们是‘五好家庭’!”在俞国申的记忆里,“做好人”似乎就是家里人的“基因”。父母的乐善好施,也是从爷爷身上学来的。“爷爷在世时卖猪肉、水产,如果谁家有困难,没钱买就记账,他从来不在意。” 耳儒目染下,俞国申也有一副热心肠:朋友要开店,资金不够,他二话不说就借;邻居家里电灯坏了,他饭也不吃就去了;经营一家电机维修店39年,物价涨,维修价格不涨,照他的话说“都是老朋友了,哪好意思涨价啊”。 近年来,他还带着老伴胡秀珍成为紫荆社区里的“编外社工”。社区有活动需要帮忙,两人随叫随到。同时,他们还先后结对3位高龄老人,定期上门陪护,聊天、打扫。胡秀珍还经常教辖区老年人打太极,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早几年,俞国申还帮扶辖区一位残疾人,不仅出门接送,甚至手把手教其儿子学成一项技术。“他儿子结婚时请我们喝喜酒,握着我的手说‘要做一个像俞叔叔一样的好人’。当时,我真的很感动”。 父母的点滴善行被孩子们记在心里 俞国申做的好事太多,数不清,更道不尽,但点点滴滴都被孩子们记在心里。 大女儿俞艳蓉至今记得儿时住在郭巨老家的那一幕:农忙时节,电动抽水机、打稻机是田间地头的“好帮手”,可时常出现损坏。看到村民面对故障的机器一筹莫展,父亲一定会上前帮一把。修好了,却不肯收钱。“爸爸开店也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他带出了很多徒弟,也顺手帮助了很多人。他做事不偷工减料,宁可贴钱也要把事情做好。” 小女儿俞艳芳曾在郭巨小学读书,品学兼优的她是老师眼里的骄傲,而父亲的爱心“加持”,更是让她成为校园里的“名人”。“每年六一儿童节,我爸爸就会给学校捐款捐物。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捐款是非常少见的。” 父亲的善行,如一束温暖的光,照射着两个女儿成长前行的道路。 俞艳蓉是敬老院里的“常客”,逢周末有空时她会给老人剪指甲、洗头、洗脚。她也是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的首批志愿者,坐乘指引、秩序维护、文明劝导,忙起来一刻不停。丈夫徐曲波则是她的最佳搭档,是“司机”,也是“搬运工”。 俞艳芳经商,时间不固定,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她和丈夫居乐会选择献血,五六年前,她还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仁爱之心,一代传一代。三个孙辈,也会跟着长辈奉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