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疫情防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调溯源,与时间赛跑!

——揭秘鲜为人知的流行病学调查

星夜出发,开展流调工作。 受访者供图

陈渊通过电话进行流调。

受访者供图

    疫情发生后,迅速、准确摸清每一例感染者的行动轨迹都至关重要——既回应公众关切,更为斩断疫情传播链条提供确切依据。而每一例感染者的感染前后活动轨迹、停留场所、停留时间……这些细节的背后,是大批疾控流调人员不眠不休的辛勤付出。

    记者从宁波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12月6日以来,全市已累计派出115名流调人员赶赴镇海进行流调工作。截至昨日中午12时,累计排摸密接人员1843人、次密接人员3852人、一般接触人员83657人。

    A

    与时间赛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调查当事人的活动轨迹,解决病毒“是谁传的”以及“可能传给了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走访大量的人员,为了迅速准确掌握情况,有时则需要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整体来说,这项工作非常细碎,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非常大的耐心。

    宁波市疾控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所副主任技师金永高是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老疾控”。12月6日一早,他和同事前往镇海,至今一直在一线忙碌,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一旦发现感染者,我们就要迅速确认他(她)过去14天的活动轨迹,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以便确定接下来的管控范围和管控措施,所以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金永高说。

    “一天下来,我能把我一年的电话都打完,最长的一个电话打了1个多小时,放下电话,口干舌燥嗓子痛。”金永高说,“对于很多当事人来说,得知自己感染就已经有些紧张了,再让他(她)回忆起十几天前去过哪儿、做过什么、跟谁有近距离接触……他(她)肯定会懵掉。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首先让他(她)安静下来,再慢慢引导他回忆。我们跟他(她)说‘你别急,慢慢来’,其实我们是很着急的。”

    B

    步行10分钟的路程,为何走了30分钟?

    陈渊是象山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墙头分院的医生,作为象山县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成员,他正在镇海支援当地的流调工作。

    陈渊到达镇海后第一次开展流调的对象是一名核酸初筛阳性人员,虽然当时复核的结果还没出来,但流调工作必须马上开展。

    接下来,陈渊要做的就是,将该人员起床后做的每件事都进行详细记录:早饭哪里吃的?如果是外面吃的,是付现金还是用手机支付的?如果是手机支付的,还需要对方提供消费记录……“而且当事人的每个行动我们都要核实过。”陈渊说。

    该人员告诉陈渊,他之前每天都去位于蛟川街道五里牌的生命阳光艾灸养护中心。再结合该人员之前的活动轨迹,初步能够判断:对于该人员来说,“传染源”就是这家艾灸养护中心。

    解决了病毒“是谁传的”这一问题后,接下来的重点是查清该人员之后又去过何处,即“可能传给了谁”。

    该人员表示,后来他曾在一个小吃店吃过早饭。于是,那个时间段在这家小吃店逗留过的人员,都是成了密切接触者,也要把这些人员都找出来。

    在对一名确诊患者进行流调时,陈渊注意到,该患者某天带着小孙女外出了,回家的路只需走10分钟,那天却走了30分钟。

    “一条路多少米,正常步行时间要花多长时间,我们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超出时间太久,就要搞清楚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陈渊说。

    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该患者实在想不起来。于是,陈渊调转枪头,问起该患者的儿媳妇。后来,在儿媳妇提供的信息中有了新的线索:“当天回家时,宝宝手里拿了包零食,是邻居姐姐给的。”

    这下终于捋清了,原来,多出来的20分钟,是因为该患者在小区里碰到了相熟的邻居,大家聊了一会儿。于是,邻居成了密切接触者。

    C

    一次流调,往往会引出更多的接触者

    董莹是宁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因疫情防控需要,她在做应急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成了一名流调队员,冲到了抗疫前线。

    “目标只有一个,尽快确定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找出尽可能多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董莹说,从12月6日一早驰援镇海开始,身边的同事都在不眠不休地工作。遇到紧急任务,30多个小时不合眼也是常态。

    “比如说12月8日。12月7日,大家几乎没怎么休息。12月8日也一直在忙,到下午5点的时候,我和同事金永高、段东辉接到任务——做一个入户核酸采样。这个对象的同住亲友比较多,我们先后去了一个封控小区和一个封控村,一共做了11个人的核酸采样,回到指挥部已经晚上8点了。刚吃了饭,又接到任务,要再做一个流调,确定活动轨迹。就这样,连着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很多市民好奇,怎么能把14天的活动轨迹都排摸得清清楚楚。董莹说,这需要耐心,也有技术含量。

    “有些流调对象很配合,但要详细描述14天的活动轨迹,确实挺困难。比如,她想不起到底是12月1日还是2日去过一个地方,我们就会提供一些细节帮助回忆,像那天的天气怎么样之类。尽可能地把一个个问题细化,帮助回忆。”董莹说,电话流调的话,一个电话至少要打半个小时,打一个小时也是常事。当然,一个电话远远不够,后续要再和对方的亲属讲述、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等互相印证,做进一步核实,最终确定活动轨迹。一次流调,往往会引出更多的接触者,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量又会猛增。

    题外话

    流调时,请您配合

    “有时候我们在做现场流调时,调查对象态度很诚恳。可是后来发现,他说的都不是事实。或许他认为这样可以保护亲友。但实际上,这样只会浪费轨迹排查和判定密接的宝贵时间。只有配合流调,才能真正有效保护想保护的人。”董莹说,她和同事再辛苦再累都能扛得住,希望市民在接受流调时,讲述事实,不要隐瞒。流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依法依规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配合流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记者 孙美星 王颖 陆麒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