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一本书”,阅读一座城

《宁波人》 柴隆

《走读宁波》 孙武军、赵淑萍

《宁波文化符号》 顾嘉懿

《向海而生:宁波1200年开放史》 龚晶晶

    一座城市的气质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弥漫的书香气息。

    在今年举行的第七届浙江书展上,宁波共展出与建城相关的地方文化类书籍110余种。这一本本书籍描绘了宁波城的历史脉络,解读了宁波人的文化性格,受到市民的追捧。

    正值宁波建城1200年,让我们打开“一本书”,品读这座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本书,尝试解读宁波人的性格

    先后出版过《宁波有意思》《宁波府城隍庙的前世今生》《江厦观潮》等著作的“非典型”作家柴隆,今年添了新作《宁波人》。在接受采访时,他反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传承宁波历史文化的,难道只有天一阁、河姆渡?仅仅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绝非如此。泱泱明州古城,底色深沉,暗藏着自己的纹路和脉络,沉淀其中的岁月和故事同样精彩绝伦。这座城市的魅力,其实包含着与宁波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柴隆说。

    《宁波人》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柴隆从宁波人的性情、世相、格调、市井、声色和品位入手,用近60篇文化漫笔,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宁波人。

    宁波人的敢作敢为、宁波人的异想天开、宁波人的真性情与真本事、宁波人的辉煌和传奇、宁波人无处不在的“小确幸”……宁波人性格中的种种,令柴隆大为感叹。

    在柴隆看来,宁波人不仅会自我表扬,也善于自我揶揄和自我审视。“宁波人的骄傲是骨子里的,但我们的表达始终乡土又亲切,宁波人能勇攀高峰又能和光同尘,我们身心璀璨,又游刃有余。”

    这本书,织就宁波人文导游图

    历史悠久的宁波,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一本能把两者串联起来,让读者走进古迹胜景的同时也能走进宁波历史文化的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恰逢建城1200年,一本宁波历史文化普及图书《走读宁波》与读者见面。

    《走读宁波》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宁波范围内有实物、有遗迹、有内容的历史故事,也包括“开渔节”“开游节”在内的人文节日。作者之一孙武军是宁波电视台《江南话语》栏目编导、知名诗人,他说:“我希望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让宁波故事带上浪漫的情怀。”

    该书另一位作者赵淑萍认为,《走读宁波》将历史发展和人文景点经纬交错,织出一张宁波历史文化的导览图。“这本书将宁波历史上各阶段的人物、事件、遗存囊括其中,王安石与东钱湖、钱公辅与月湖、吴潜与水则碑……读者都可以‘按图索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张琳最欣赏《走读宁波》中永丰库遗址公园的故事。她说自己对这个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元代遗址充满好奇,也钦佩宁波有关部门保护遗址的决心,“可以说,《走读宁波》书写的是宁波的个性化风貌,把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底蕴丰厚的宁波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勾勒出宁波的文化符号

    10月31日,在2021年书香宁波日系列活动开幕仪式上,由宁波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宁波市文史研究馆联合出品,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宁波文化符号》一书首发。本书作者、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表示,尽可能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家乡宁波最重要、最好玩的东西呈现给大家。

    作为一本为年轻人打造的文化读物,《宁波文化符号》选取33个历史文化遗产标志、地标建筑和先民创造的符号,由点及面挖掘宁波人文基因,提炼宁波城市精神,概括宁波传统文化IP,以期让读者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探索宁波城市隐秘古老又鲜活有力的文化符号。

    顾嘉懿以鼓楼举例说,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从鼓楼走出过王安石,走出过太守蔡贵易,也可能走出过宋高宗赵构,每个人在这里看到的景象、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正是那些不一样,才成就了今天的宁波鼓楼。

    又比如月湖,这是一个曾经被精心打造的湖,每一个景点的出现都有它设计的目的。“今天很少有人会按‘十洲’的顺序去逛月湖,但是一旦了解其中的秘密,就会发现自己逛的月湖,跟别人逛的月湖不一样。”在顾嘉懿看来,“文化符号”是一个切口,目的是有一些提炼,然后能够给人留下印象。其实每个符号背后都指向一段历史,那些故事是很鲜活的,能让读者从抽象到具象,从宏观到细节,领略符号背后的历史与文化、震撼和感动。

    这本书,“剧透”宁波的开放史

    《向海而生:宁波1200年开放史》是一本已经付梓、尚未与读者见面的书籍。新书的首发仪式原定于12月8日举行,因防疫需要,首发式宣布推迟。作者龚晶晶是澎湃新闻特邀专栏作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剧透”了书中的一些细节。

    该书以公元821年为起点,详细描绘了在此后的1200年里,处在中国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宁波,始终走在中国开放最前沿的历史史实。

    龚晶晶表示,作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该书共有33万多字。在撰写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仅限于对宁波开放史的描绘,而是将甬城每一个对外开放的“高光时刻”放置于中国史、世界史之中,进行了别样观察。为了验证这些史实的真实性,她还对日本、英国、美国等国记录的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进行了考证,还原出诸多历代史官忽略的细枝末节。“环环相扣的历史细节和不同人物之间的交集碰撞,大大提升了本书的艺术性。”

    “好书不怕晚。在过去1200年间,阿拉宁波一次次逆风飞翔、向海而生。等到疫情消散,我们相约春暖花开的时节,再和读者们好好聊聊这1200年里关于宁波开放的那些事。”龚晶晶说。

    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杨力克 陈莹 黄燕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