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嬾堂和四休堂

雪汀

    周东旭

    宁波历史上文人辈出。文人对自己居住场所的最高要求就是修筑一座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而宁波人有建藏书楼的传统,所以藏书楼往往是一座园林的核心点。从《四明谈助》里统计,老城内的园林有50余座,不过现在留下来的假山水池和建筑则非常少。《陶庵梦忆·日月湖》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历史画面,宁波就是一个园林城市。

    下面就宋代的两个园子讲讲相关的故事。

    嬾堂

    嬾堂是舒亶的园子,在烟屿。舒亶致仕后,回明州,就住在那里。闲居无事与丰稷、周谔等名士乡贤一起写写诗,参与的人还有陈忠肃、晁景迂,也算是一时风雅。

    舒亶,字信道,慈溪人。现在大隐镇有一座学士桥的地方即是舒亶故里,今属余姚。北宋治平二年,试礼部第一,做了临海尉。在任上,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人因为喝了些酒,发起酒疯,骂了后母,并把后母赶出了门。那人被抓以后,官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就是不服,最后搞得舒亶火冒三丈,亲自斩杀了他。虽然在古代不孝是一个很大的罪名,但在这个案子上,这个人并不至于死罪,舒亶的做法有些过了。于是舒亶自己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而去。当时,刚好是王安石执政当宰相时,听到这个人,非常诧异,并没有责罚他。后来舒亶官做得越来越大,做到御史中丞。崇宁初,知南康军,在今江西一带。辰溪蛮叛,蔡京让舒亶做荆南的地方官。因为以武力开拓疆土有功,舒亶升为龙图阁待制。在朝做官的时候,舒亶一段时间站在王安石的队伍里,后来又依附蔡京。全祖望说后人诗里写了许多关于嬾堂景物的东西,但方志上没有记载,不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些诗,而是因为人的缘故。舒亶是楼郁的高足,本来属于正学,但后来依附王安石,又和吕惠卿、蔡京等人同流人合污,而且屡与苏东坡为难,因为人品的关系,使人羞言于他住的地方。但是,他的文采不能因人而废。全祖望写的《句余土音·西湖舒中丞园》即是这个意思。诗前有小引:

    丰清敏公与中丞同学于楼氏,及入朝,尝荐中丞,自新法行,而趋向异。然归里后,与之倡和不废。四休周公亦然。可以见其大雅。而洛、蜀诸公,自相矛盾,以启旷林之争,可嗤也已。

    嬾堂风景真明瑟,旧是丰周共学区。

    一自党人分部后,重湖诗社强相于。

    十洲诗与梅花艳,湖曲谁传宿老家?

    三复王郎凭吊句,我来亦自重咨嗟。

    洪迈的《夷坚志》里记录了一个《嬾堂女子》故事,开头便写道:“舒信道中丞宅在明州,负城濒湖,绕屋皆古木茂竹,萧森如山麓间,其名曰‘嬾堂’,背有大池,子弟群处讲习,处客不得至。”

    嬾堂女子恋上了一名舒姓子弟,夜来晨去,离去时留下了一柄绢扇,上面写有一首缠绵悱恻的《烛影摇红》: 

    绿净湖光,浅寒先到芙蓉岛。谢池幽梦属才郎,几度生春草?尘世多情易老,更那堪,秋风袅袅。晓来休对,香芷汀洲,枯荷池沼。恨锁横波,远山浅黛无人扫。湘江人去叹无依,此意从谁表?喜趁良宵月皎,况难逢,人间两好。莫辞沉醉,醉如屏山,只愁天晓。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元末明初《双头牡丹灯记》的前身。

    四休堂

    四休堂周氏在月湖雪汀上,是宁波周氏里最有名的一支。全祖望《甬上族望表》上说:“西湖周氏,金紫师厚为第一,南雄锷第二,承奉铢第三,共三望。”

    起名四休堂的人是周锷。“四休”的出典,还与黄庭坚有关系。黄庭坚在乡下居住的时候,比邻是一个退休了的太医,自号“四休居士”。黄庭坚问何为“四休”,这位太医笑着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说这是人生安乐法。“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极乐之国也”。这位老太医的名字叫姓孙景初。

    周锷把这个词拿来做自己的堂号,也是希望自己能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身外之物。他是元丰二年的进士,初调桐江尉。他没有去上任,慨然说:学而优则仕。学不好,不当官,于是安下心来研读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得到范祖禹的推荐出任南雄地方官。只是上任没多久,因为上书议论朝廷边疆事,被奸臣蔡京难堪掉,名字列入“元祐党人碑”。罢官,回家,在月湖雪汀上建了一个别业,安享晚年,牢记“四休”。

    有人把周锷的故事跟四明三佛之一的哑女维卫连在一起。说周锷在家读书的时候,哑女经常来他的家里。周锷上京赶考的时候,她又来了,并写了一首词:“风波未息,虚名浮利终无益,不如早去陪蓑笠,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君今既已装行色,定应雁塔题名籍。他年若到南雄驿,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一斛珠》)据说没多久,哑女就圆寂了。只是周锷在京城的时候,又看到了这个哑女。问她,你就是哑女吗?她也不回答,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了。这不禁让周锷大感异常。后来周锷果然在南雄当官言边事,因而罢官。应了那句“他年若到南雄驿,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的谶语。

    周锷的父亲周师厚,是名臣范仲淹的侄女婿,字敦夫。皇祐五年进士,他在任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当地劳役特别重。周师厚说,四方风俗不同,役有劳逸轻重,不宜以一概论。朝廷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准许他减免当地的许多劳役。他在任河北路提举常平时,老百姓叫他“梦见公”,是因为《论语》里有一句“吾不复梦周公”的话。而一个官员蒲宗孟听到了这三个字,就向皇帝奏说:周师厚这个人昏庸无能,不懂政事,老百姓叫他“梦公”。

    周师厚好学博览,手录等身。但留下来的著作并不多,只有《洛阳花木记》、《洛阳牡丹记》各一卷。熙宁年间,他往东都洛阳省亲,“始得游精蓝名圃,赏及牡丹,然后信谓向之所闻为不虚矣”。他的《洛阳花木记》记述牡丹品种109个,芍药品种41个,杂花82品,果子花147品,刺花37种,草花89种,水花17种,蔓花6种。此书最早记载了金莲花作为观赏花卉的栽培,为后人考证金莲花为中国特产、并非原产南美洲提供了证据。俄国植物学家本格曾于1831年来中国,把金莲花当作新种发表,其实周师厚的发现比他早750多年。而且《洛阳花木记》,记述了大量花木繁殖与种植的技术,对后来花卉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周锷有个兄弟叫周铢,字初平,崇宁二年进士,仕至承奉郎,没多少时间,就退体。兄弟两人徜徉山水之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写诗作赋为乐。周铢有一首《蓦山溪》词这样写道:

    松阳江上,极目烟波渺,天际接沧溟;到如今,东流未了,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空扰扰,知多少,只见朱颜老。

    故园应是绿遍池塘草,家住十洲西,算随分生涯,自好渔蓑清贵,休羡谢三郎。红渠月,白苹风,何似长安道!

    看来,抛开名利之心,在月湖边做一个渔夫也是一件幸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