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星夜驰援镇海。 资料图片 |
今年学校、医院等带编制的事业单位招聘较往年多了不少。 宁波真的在事业编制“扩容”方面有动作?日前,记者从宁波市委编办了解到,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宁波全面梳理教育、卫生等民生关键领域的机构编制现状,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确实加大强化了民生事业支持保障。今年,全市已核增教育、卫生领域事业编制3100余名,是宁波近10年来范围最广、标准最高、力度最大配齐事业编制资源。 今年新增2000余基层医卫机构事业编制 有力“增援”了疫情阻击战 “我们所在小区就近设置了检测点位,看着医护人员响应这么快,人员配备整齐,我们挺安心的。”镇海区庄市街道柳岸晨韵小区的业主陈女士近日一直居家办公,已经历了三轮核酸检测。在微信群里看到朋友们在各地的实时播报,她忍不住感叹:和两年前的那场疫情相比,明显感觉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力量的增强。 陈女士的感观并非错觉。去年以来,全市就加大各级疾控中心的编制配置,共计新增事业编制近300名;各级疾控中心招录专业技术人才141名,超过此前10年招录数总和。疾控中心编制的有力扩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此外,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力量基础,今年宁波又新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2000余名。 “事实上,自两年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们就密切关注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配置问题,想方设法加大机构编制资源倾斜力度。”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此前的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配置分别为每万常住人口0.77名和13.25名。随着“七普”宁波常住人口暴增,根据现行标准配齐编制的压力非常大,但我市仍决定高标准启动全市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工作,强有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幸福民生品牌建设。 在理清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核定、配备现状后,宁波从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中调剂充实各级疾控机构人员队伍,按照每万常住人口15名的“顶配”标准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 绞尽脑汁“挖”出来 1185个教师事业编制 小李是民办培训机构的一位老师,今年9月开始他感受着“冰火两重天”的体验。一边是“双减”后培训机构的萧瑟,一边是公办学校对优质教师的招募热情。“每次有招聘事业编老师的信息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转发就会像雪花一样飞来,这让我们倍感温暖。” 小李的这份温暖,或许不少宁波从事教育的年轻人都感同身受。来自市委编办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中小学新增了1185个事业编制。 “宁波的事业编制,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紧缺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2年后,国家对各地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宁波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厦门。 现在宁波有小学、初中、普高学生73万余人,在“双减”背景下,公办学校的老师压力普遍增大。再加之,“七普”宁波常住人口净增180万,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得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配置事业编制资源,这是一道难题。 “在当前机构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们会同了教育部门,细致摸排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现状,科学拟定市域编制调剂方案,部署启动首次市域内调剂,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这位负责人说,他们一方面深挖潜力,利用事业单位清理整合规范的机会,将一些有空间的编制“挖”出来;一方面不断优化结构,从高中调剂部分编制到初中或小学,通过大市内跨区域间的均衡调剂,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教育卫生领域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超八成 每一个编制背后都是对民生的关切和投入 数据显示,在2017年,教育卫生两项领域所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为74.36%,而到目前,全市教育、卫生领域累计核定事业编制数已超全市总量的80%。 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相关负责人说:“教育卫生事业,这是市民们最关切的民生领域。每一个事业编制投放的背后,都需要市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宁波此次对教育卫生领域大范围、高标准配齐事业编制,饱含着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领域满满的关切。”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读书、生病了就近可寻医就诊,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这些“看得见”的民生福利,会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行进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道路上,宁波近10年来首次大手笔的编制“倾斜”,是对这座城市940万常住居民最真情的告白和祝福。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吴理俊 葛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