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红人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早挺
如何面对后悔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是已故诗人张枣《镜中》的诗句,曾经让无数诗歌爱好者着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感到后悔的时候,却没有这么诗情画意。

    现代汉语词典对后悔是这样解释的:“对以前没有做的事情或做错了的事情感到难以释怀,心中总是惦记着,想着怎么自己当初没有去做,而不断地埋怨和懊恼。”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后悔呢?

    心理学家用“反现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进行了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Kahneman和Miller经过研究发现:我们常常会用在脑海中假设的结果与现实进行比较。而且,我们有一种心理倾向,常常会将“假设结果”想得无比美好。因此,比较后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会觉得现实更加糟糕,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作出更好的选择,从而陷入“后悔”的负面痛苦情绪之中。所以,产生后悔的主要原因,是将不完美的现实与想象中的美好可能性进行对比,并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当初作出了另一种选择,可能会获得比现在更好的结果。

    对于后悔,心理学家还发现了“做—不做规律”。美国心理学家Kahneman和Miller在1982年做过一个关于股票的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Paul先生拥有糖果公司的股票,他曾经考虑把这个股票换成面包公司的股票,结果却没有换。后来面包公司股票上涨了,Paul先生从而失去了赚得1200美元的机会。

    Geo先生拥有面包公司的股票,但他把面包公司的股票换成了糖果公司的股票,从而也失去了赚得1200美元的机会。

    这样,无论是Paul先生还是Geo先生,都因为没有换对股票而错过了赚1200美元的机会。他们的损失是一样的,他们都会感到后悔。

    但是,Kahneman和Miller在实验中发现,92%的调查对象认为Geo先生更加后悔。

    为什么损失一样的两个人,人们会普遍认为一个比另一个更后悔?

    Kahneman 和 Miller研究后发现:尽管结果都是让人不满,但当我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时,“做”要比“不做”产生的后悔情绪更加强烈。

    随后的几十年间,心理学家在不同国家重复了多次类似实验,都获得了相同的结果。

    随着研究深入,心理学家还发现了“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Gilovich和Medvec在研究后悔心理时,曾对1000个人进行了一次电话调查,让参与者回忆自己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情,结果发现,在长期后悔中,大部分都是“不做的后悔”。也就是说,时间越长,人们会越为了没有做的事情感到后悔 。例如,很多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从而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成为终身的遗憾。

    后悔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和其他情绪体验一样,有好坏两面性。后悔在让我们“不断地埋怨和懊恼”的时候,也会引发我们思考、总结、突破,从中吸取经验得到成长。它虽然对于已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大作用,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以后的行动,可以避免使我们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如果长时间被后悔情绪所控制,就会引起自责、愧疚等消极情绪,同时还会引发身体的紧张,这会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后悔中,心理能量将一直处于消耗状态,就会影响我们完成其他行为的质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没有人可以治愈后悔这种病。下面的建议,你不妨一试。

    首先,要提醒自己,另一种选择很可能更糟。既然后悔产生于我们将美好的假设与糟糕的现实比较,那么,你就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用头脑中的幻想和现实比较并不公平,另一种选择可能会更糟糕。

    其次,为了人生的后悔最小化,大胆地选择去做吧。“后悔的时间性模型”告诉我们,做了后悔一时,不做后悔一生。如果不想在长期的人生中后悔,去做比逃避是一个更好的选项。

    第三,克服自己心中的完美主义倾向。要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多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接纳自己的一些失误或者不完美,这样才会对不如意的结果不会更多的后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