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白溪清

——萧嘉穗们的背影(之一)

    □胡杨

    题目中的“萧嘉穗们”,其实是我们对《水浒传》小说中某一类人的通称。这类人主要有三拨:一拨是双林镇的许贯忠,一拨是荆南城的萧嘉穗,还有一拨就是榆柳庄以费保为首的太湖四兄弟。

    这三拨人虽然身份不同,秉性各一,但是,他们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逍遥山林,却时时关注时局;尽管不愿为官,却倾心相助梁山忠君报国的壮举,所以,我们姑且就以“萧嘉穗们”这个词来称呼他们。

    萧嘉穗们的处世态度,显然是与《水浒传》小说里宋江他们“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忠君报国思想格格不入的。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要写萧嘉穗们这些人呢?

    我们不妨跟着小说编写者的笔触,来探究一下萧嘉穗们的背影之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故事。

    我们先来说说许贯忠。

    有人说这个许贯忠的原型就是罗贯中,这当然是穿凿附会的无稽之谈,不足为训。不过,许贯忠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并不是随便出现的,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且看小说第九十回,是如何来写许贯忠的。

    先看许贯忠的外貌,长得是目炯双瞳、眉分八字、相貌古怪、风神爽雅。

    再看许贯忠的打扮,戴一顶乌绉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褐布道服,系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

    三看许贯忠的行状,博学多才、武艺高强、为人不卑不亢、身俱英雄肝胆,用小说的原话来说,“必非碌碌庸人,定是山林逸士”。

    四看许贯忠的住处,是在远离大道四十余里的大伾山中。

    各位看官,这大伾山不说则已,一说却是大有来头。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到过此处。《尚书·禹贡》就有“东过洛油,至于大伾”的记载。所以,这大伾山在历史上就有“禹贡名山”之称。

    那么,这大伾山的山景又是怎样的呢?

    小说写道,“那山峰峦秀拔,溪涧澄清”,但见“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可见,这大伾山实在是个隐匿养性的好去处。

    那么,许贯忠的房子又是怎样的呢?

    小说写道,树木丛中,闪着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只见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后。竹篱内,有一个黄发村童,正在收拾地上晒干的松枝。这里便是许贯忠的住所。

    燕青进得屋内,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只见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

    从小说的这些描写可知,这许贯忠分明就是个隐于桃源的世外奇人。但是,这只是许贯忠给人的一个表面印象。许贯忠的深刻之处,更在于他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及对梁山结局的准确判断。

    小说写道,燕青劝许贯忠道:“兄长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师觑方便,讨个出身。”

    许贯忠叹口气说道:“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我们不得不佩服许贯忠的清醒。宋江他们的最后结局,果然不出许贯忠所料。

    宋江他们“竭力捐躯,尽忠报国”,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宋江他们还是难逃蔡京、高俅这些“奸佞之臣”的毒手,最终只得饮鸩而亡。宋江他们的遭际,就是许贯忠所言的“雕鸟尽,良弓藏”的现实版。

    关于许贯忠,小说还写了这样两个挺有意味的细节。

    一是,许贯忠应武举的经历。

    燕青对许贯忠说道:“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后,便不得相见。却寻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

    从燕青的这番话里可知,原来许贯忠是应过武举的。而且,自从许贯忠应了武举之后,最为莫逆的燕青便与他不得相见了。

    那么,小说为什么会刻意透露许贯忠应武举的这一经历呢?

    我们如果结合许贯忠对燕青所说的“俺又有几分儿不合时宜处,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河,到几个去处,俺也颇颇留心”那番话,结合许贯忠送给燕青的那幅详细标注着何处可以屯扎、何处可以埋伏、何处可以厮杀的三晋山川城池关隘图,不就很有想象的空间了吗?

    据此,我们是否可作这样的推断:许贯忠应了武举之后,立志报国,颇有作为,可是,“奸党专权,蒙蔽朝廷”的现实,却让许贯忠怀才不遇,事事憋屈,处处碰壁,最后只得心灰意冷,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报国理想,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了。

    对许贯忠这个人物,袁无涯本的回末总评评得很有道理:“许贯忠以三晋地图托付燕青,其胸中已自不凡,而鸟尽弓藏之讽,可谓知几其神。”

    二是,燕青听了许贯忠“雕鸟尽,良弓藏”这番言语后的反应。

    小说写道,燕青听了之后,是“点头嗟叹”。那么,燕青为什么会“点头嗟叹”呢?

    各位看官知道,燕青可以说是整部《水浒传》小说里写得最为完美的人物。正是许贯忠“雕鸟尽,良弓藏”的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燕青的心思,引起了内心强烈的共鸣。所以,燕青才会“点头嗟叹”。

    而燕青“点头嗟叹”的直接后果,就是有了宋江他们征方腊获胜之后,燕青劝卢俊义急流勇退、寻个退步的那番对话。

    小说第一百十九回,燕青劝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

    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

    对燕青急流勇退的态度,小说编写者应该是颇为赞赏的,所以,专门在这里插入了这样一句议论:“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而且还作诗感叹了一番,诗曰:

    “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

    可是,卢俊义仍固执己见,说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

    于是,燕青就用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遭际告诫卢俊义,祸到临头人难走,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是后悔也来不及了。但是,耽于功名的卢俊义就是听不进燕青的劝告。

    燕青没有办法,只得朝卢俊义行了个重礼,拜了八拜,然后,就连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自投他处去了。

    临行前,燕青给宋江留了一张便笺,里面除写了诸如“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望乞主帅恕罪”等话语之外,还附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纳还官诰不求荣”,“洒脱风尘过此生”。

    而燕青这“洒脱风尘过此生”的潇洒背后,不正隐约可见许贯忠的身影?所以,容与堂本的回末总评,是这样评价燕青的:“人但知鲁智深成佛、李俊为王,都是顶天立地汉子,不知燕青更不可及,意者其犹龙乎?意者其犹龙乎?”

    下面,再来说说萧嘉穗。

    萧嘉穗的出场,是在小说第一百零八回。

    梁山在平王庆的途中,萧让、裴宣、金大坚三人不幸被陷荆南城。面对城中守将梁永的劝降,萧让三人是宁死不屈,大骂逆贼不止。于是,梁永就把他们三人枷在辕门外絣扒示众。

    梁永的这一恶行,激怒了城里一个名叫萧嘉穗的须眉丈夫。那么,小说是如何来介绍萧嘉穗的呢?

    小说写道,“那萧嘉穗襟怀豪爽,志气高远,度量宽宏,膂力过人,武艺精熟,乃是十分有胆气的人。凡遇有肝胆者,不论贵贱,都交结他。”

    从小说的这段描写可知,这萧嘉穗的身上,颇有几份宋江养济万人的气度和林冲火并王伦的胆气。

    果然,萧嘉穗设计聚民,不但当众一刀剁了宣令官,还领着众人抢入帅府,杀了梁永一家老小,救了萧让、裴宣、金大坚三人,夺了荆南城。

    这萧嘉穗左手拎着宣令官的人头、右手举着把宝刀高呼杀贼的形象,是何等的勇武、何等的伟岸、何等的高大。

    萧嘉穗杀贼夺城救萧让他们的壮举,把正在病中的宋江高兴得欣喜雀跃,病症立马就退了九分九厘。

    但是,这只是写出了萧嘉穗智勇的一面。萧嘉穗的厉害之处,更在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进退自如的高人品格。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写萧嘉穗的处世态度的呢?

    (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