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土学者应坚:

宁波应该守护好王安石这个文化大IP

王安石在鄞县期间,完成了东钱湖的治水工程。 通讯员 杨磊 供图

▲宁波古典诗词研究者应坚。

    “如果王安石能穿越回到今天,来到宁波,我一定先和他来一张自拍合影,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2021年12月18日,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纪念日。宁波古典诗词研究者应坚在鄞州区图书馆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非常有趣的线上讲座,分享了他对王安石研究的新发现。

    选择来鄞县,

    王安石是有备而来的

    1047年-1050年,王安石执政鄞县三载。短短三年,他留下的东西,一直滋养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

    今年7月份,好友邀请应坚一道出去游玩,“最想去哪里?”友人问。“抚州!”应坚毫不犹豫地说。一行人自驾前往,来到了王安石的故乡,应坚和友人走访了王安石纪念馆、抚州公园等地。“在公园里王安石的雕像前,我与他拍了一张合影。当时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研究王安石多年,应坚认为这是他与“偶像”最好的一次对话,“应该好好谢谢他。”近两年来,应坚在宁波作了20多场有关王安石的讲座,“对他的了解每增加一分,就越发崇敬他。”

    “王安石在鄞县主政仅仅三年,我们为何要去纪念和缅怀他呢?”去年10月份的首场讲座之后,应坚一边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一边收集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一发不可收拾。”

    应坚揣测分析说,王安石当年选择来鄞县,也是有备而来,“王安石21岁就中了进士,6年后来到鄞县,开始了他第一个地方官一把手的历程。”应坚说,王安石家族四代人69年间,登进士者八人。一门八进士,四代绵福泽。查阅整个中国科举史,类似的情况十分罕见。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位诞生于书香门第的优秀人才。

    王安石9岁时随着父亲辗转全国各地,“父亲去哪里当地方官,他就跟在父亲身边,从小耳濡目染。”应坚说,王安石非常聪慧,熟读经典。他小小年纪就了解多地风土人情,熟悉各地经济、政治、人文、教育,耳闻目睹大量地方行政治理的情况与案例。

    “应该说王安石从小就有报国理政的愿望。”他中进士之后,在来鄞县之前,担任过两个官职,一个是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完成首个仕途任期。继而又于庆历六年(1046年)前往汴京任大理评事,但这两个职务都不是显赫的一把手。那一年,当吏部公布当年空缺的官阙以后,王安石却选择了边远滨海的鄞县。

    王安石播撒下一颗种子,

    滋养着城市文脉

    “今年是宁波子城建城1200年,生活在这里久了,你会慢慢发现宁波浓厚、浓郁的人文底蕴。”应坚介绍,一座城市的文脉是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现在回头溯源,王安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城市的文脉需要饱学之士,由一代文化名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引领。”应坚说,王安石就把这颗种子“种”进了那一代人心间,让其慢慢生根发芽,再往下传承。

    在应坚看来,王安石是一个办事效率很高的人,“如果拿管理水平、文学造诣、为人处世的方式来打擂台,王安石肯定是冠军。”

    梁启超曾写过《王安石传》,他在序言里写得催人泪下,“每读一遍,梁启超都会伏案痛哭一场,他为王安石的才华所折服。”

    王安石是一位地方官员,更是一位大文豪,“他在宁波留下的诗篇很多。”应坚研究发现,王安石主政鄞县期间,偶然得到一本《杜甫诗集》(残卷),里面有两百首杜甫的诗。“王安石如获至宝,翻看完整本诗集,每看一首,就去‘和’一首。”他可以将古人的诗加工改写成集聚诗,“他读书过目不忘,可谓文坛的一位全才。”王安石曾写过《伤仲永》,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散文也是他时刻在勉励自己。”应坚说。

    这个文化IP,值得好好打造

    从小饱读诗书的王安石非常重视教育,他来到鄞县,大力兴学、办学。

    “首先他自己要有深厚的功底,这支文脉才能传承下去,当时鄞县的读书风气才会兴起。”谈及此话题,应坚表示,王安石给宁波带来了一个大大的幸运。

    “如今,他诞辰千年的日子来了,现在值得我们再次好好去研究王安石,把他的精神和理念发扬好。”应坚表示,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王安石的文学造诣值得推崇和发扬,对他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到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可以以这个文化大IP来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会、赛诗会、诗词节等,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感受一下活色生香的王安石。”应坚说,王安石在文学层面留下的作品,值得后人去消化与借鉴。

    应坚期待说,今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希望今后更多的文化名家、学者、志愿者能多去讲述王安石的故事,“好好守护这位带给我们城市幸运的人。”

    王安石知鄞三年,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纪念王安石,不仅仅是缅怀一位对宁波有过贡献的古人,同时希望更多文学学者可以面向未来,把宁波的人文社会建设得更好。”应坚说。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杨磊 柴海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