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民服务、反诈宣防、疫情防控、显性用警……

这一年,转型升级路上的轨道公安这样走过

帮小朋友戴好口罩

轨道公安风采。 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巡特警在东鼓道执勤。

    “您好,请戴好口罩”“我来帮您拎行李”……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以来,我们乘坐地铁时,遇到轨道公安警务人员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车厢里、站台上、安检口,都会出现他们执勤的身影。

    这是宁波轨道公安一年来“勤务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他们已实现“驻站”与“巡站”全线融合;他们通过与属地公安机关的联勤联动,实现“地下”与“地上”全面融通;他们加强对重点站、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控,见警率、管事率大大提升……

    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在即,轨道线网成型,轨道公安将迎来更大挑战。回望过去的这一年,轨道公安“抓队伍、抓勤务、抓业务、树形象”,开展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勤务制度改革创新等工作,成效显著,广受赞誉。

    见警率越来越高 市民的安全感更足了

    今年以来,在地铁车厢里,乘客们与民警、辅警的见面率越来越高——劝导不文明行为、提醒乘客规范戴口罩、警示安全等……“突出‘显性用警’是轨道公安推动勤务机制改革的一项硬核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震慑违法犯罪,维护轨道区域社会治安稳定。”轨道交通治安分局主要领导介绍。

    在包括鼓楼站、东鼓道等重点站点、区域,轨道公安巡特警大队都会执行重装巡逻,给市民以安全感,给不法分子以震慑;在火车站、海晏北路等站点,他们开展文明岗执勤;在其他区域,大家也能经常碰到正在巡逻的轨道公安警务人员。

    轨道公安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陈增达说,这是“显性用警”的一个体现,“巡特警之前只有40名警力,如今有250多名,这支队伍的壮大就是为了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巡逻的意义,除了威慑不法行为外,更多的是服务群众。12月2日,在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两名老人在乘坐自动扶梯上行时双双摔倒,身体多处受伤。正在不远处巡逻的陈增达等人飞奔上前,紧急制动,将两名老人扶出了扶梯,避免了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与此相对应的,是轨道公安规范警情处置“135”快速反应圈的布局和“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这其中,就包括指挥体系扁平化建设。他们依托全域可视化视频体系实现了警情处置实时可见,“以往发生警情,先由情指中心下达任务给辖区派出所,再指令民警出警;如今通过扁平指挥,可以减少指挥环节,直接向民警下达指令。”轨道公安情指中心主任高剑波表示,这些警务改革的推进,牵住了警务指挥的“牛鼻子”,大大提升了警情处置效率。

    疫情防控、反诈宣传…… 轨道公安转型升级“在路上”

    疫情防控、为民服务、打击犯罪……过去的一年,轨道公安的“亮点”不少。作为进出宁波的城市门户,三大交通枢纽在第一线承担了大量防控的工作和压力。“机场、火车站、客运中心等三个站是我们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地方,也是我们疫情防控投入警力最多的地方。”栎社站派出所教导员甘露介绍说。

    作为全省首个地下反诈主题商业街,东鼓道的反诈联盟成立半年来,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约150户商家加入,包括轨道站务员、安检员、保洁员、高频乘客等。”鼓楼站派出所所长董丹表示,反诈需要广大群众一同参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反诈宣传者,守护好大家的“钱袋子”。

    “每天平均有6万多客流量穿行在这条长760米的商业长廊里。”在董丹看来,疫情防控不能有片刻放松。为了提高涉疫警情能力,该所多次联合运营公司开展“红黄码”处置演练,同时,联合各单位开展了包括最小作战单元、跨站拦截在内的各种应急演练,今年前11个月就达145次。

    据了解,轨道公安已建立起站区反诈宣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网、线、段、站一体化宣防格局,落实了“信息支撑+指令畅通”的全流程双劝阻止损模式,组建公安与轨道公司双架构的“最小劝阻单元”。截至目前,全线网103个站点中,96个零发案,落地劝阻率100%。

    “红盾义警”送温暖 志愿者活动多姿多彩

    在轨道交通1号线宝幢站出站口,“老杨驿站”格外显眼。“老杨”是宝幢站派出所民警杨中文,入伍16年,从警14年,如今年届五旬的他仍奋战在第一线。“老杨驿站”有五项功能:警务服务带头人、服务乘客热心人、遗失物处置贴心人、服务轨道联络人、甬轨义警牵头人。

    前几天,辖区一名小伙在微信上向老杨留言举报,称自己在“刷单”时被“上家”威胁,要求其赔偿一万余元。虽然案子还在调查,但老杨很欣慰:“这说明平时反诈宣传起了作用,大家‘遇事’第一时间选择向警方反映。”最后,老杨希望对方也向身边人多宣传反诈知识,做一名志愿者。

    杨中文还是宝幢站派出所“红盾义警”志愿服务组织的牵头人。该所所长陈火灿介绍,这一组织的成员以离退休老干部、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为主,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终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这也是我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5日,宝幢站派出所组织多名志愿者来到五乡镇明伦村,先后看望了困难群众傅某、张某等,送上了米、油等慰问品;2月9日,来到邱隘东站、福庆北路站,慰问保洁员许师傅、程师傅……在元旦、清明节、“五一”等节假日,都活跃着这些“红马甲”的身影。

    除了“红盾义警”,闽江路站派出所的“心众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品牌,树立了轨道公安的良好形象。“无论是反诈宣传,还是不文明行为劝导,或者是秩序维护,都有轨道公安志愿服务者的一份付出。”轨道公安政工监督室主任安希光介绍说。

    为民服务“加速度” 日均好人好事50余件

    今年6月,在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火车站站,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地铁站内四处寻路未果,老人的身影引起了正在执勤的辅警董全林的注意。他一路小跑过去,搀扶着老人走出地铁站并一路将其护送上公交车。这暖心的一幕,正好被一位来自北京的乘客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经了解,该老人是五保户,日常生活困难,目前住在海曙洞桥一家敬老院。栎社站派出所民警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看望老人,还带去了慰问品并结对帮扶。

    在栎社站派出所,类似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所辖区包括栎社国际机场、客运中心、火车站三大交通枢纽,客流量极大。”该所教导员甘露介绍,老人迷路、小孩走丢、财物遗失等各种社会求助特别多,考验着广大民警、辅警的“服务水平”。

    “宁波是座爱心城市,我们要勤于擦拭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就要做好爱心的搬运工,善意的传播者。”甘露表示,许多民警已不再满足于等着乘客来求助,而是主动提供帮助,“比如我所‘雷锋式民警’何佳,只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乘客,就会主动上前,这就是‘眼中有事,手里有活’。”

    和栎社站派出所一样,辖区涵盖鼓楼站、东门口站等核心商业区及换乘点的鼓楼站派出所,每天也接到大量求助类警情。该所所长董丹介绍:“‘服务群众,不忘本心’是所有民警、辅警的共识。仅第三季度,我所的好人好事就达1066起。”今年以来,轨道公安为民服务、好人好事已达2.1万余件,平均每天50余件。

    轨道交通5号线即将开通,站点更多,客流量更大,这对轨道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轨道公安未雨绸缪,在大数据中心建设、警情处置、执法执勤、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努力实现轨道公安工作的全面转型升级,为广大市民出行营造更加温馨的安全保障。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许炯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