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11月27日,孙嘉怿(前排右一)带领志愿者和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两名学生来到海曙区湖山村,将修复好的汪文才烈士遗像送往烈属家中。 |
 |
今年4月4日,王心恒烈士的亲属来到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王心恒烈士。 |
雷公牺牲前唱着沂蒙山小调,对战友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最近,电影《长津湖》里的这一幕时常在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的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 “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有名可考的烈士约196万名,其中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名。烈士也怕孤单啊,我们得加快速度,让更多安葬地信息不详的烈士尽快和亲人‘团聚’。”孙嘉怿每天都在心里为自己和伙伴们加油。 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无数人,孙嘉怿带领团队帮助烈士寻亲,还将服务延伸到烈属,并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激发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最近,她正借着《长津湖》的热度,用她19.9万粉丝的微博全网替烈士寻亲,仅今年11月份,就为106位烈士找到了亲人。昨天,又传来好消息,志愿者找到了四川籍烈士李长华的家人。至此,孙嘉怿带领团队已为965位烈士找到亲属。 一个人,走上为烈士寻亲的道路 孙嘉怿1985年出生于宁波,生活在一个军人世家,外公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父亲曾是一名海军战士。因此,她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8年,刚参加工作的孙嘉怿在朋友的带领下,参加了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团队。老兵们常给她讲起自己牺牲的战友,她由此对烈士产生了崇敬之情。在替老兵寻找牺牲战友的安葬地时,她常通过上网等途径查询烈士信息。 她发现,大部分烈士的信息里都没有烈士的具体安葬地,导致很多烈属查到了亲人的姓名,却找不到亲人的安葬地,无处祭奠亲人。同时,也有许多烈士墓长期无亲属祭扫。 于是,在节假日里,孙嘉怿常穿着黑衣,背着双肩包,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提着水果去祭奠烈士。 “越是偏远的烈士陵园,去的人越少,我们到边境线上看望烈士吧!”2012年4月,孙嘉怿和丈夫蜜月旅行去了云南,国殇墓园、麻栗坡烈士陵园……搭便车、住农舍,有鲜花的地方就买束鲜花,没鲜花的地方就买些小笼包子、水果作为祭品,他们半个月去了10多座烈士陵园。每到一座烈士陵园,孙嘉怿都会挨个查看墓碑上烈士的详细信息。她发现,许多烈士牺牲时只有20多岁,和自己年龄相仿,很是震惊。她再到烈士纪念馆里看他们的事迹,更加震惊:有的为了引开敌人,身体被炸成两截;有的在身上绑满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次云南之行,孙嘉怿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更深了。她每到外地出差,都会抽空去当地的烈士陵园,并将陵园的照片和自己祭奠烈士的感受发到微博上,号召更多人去祭奠烈士。 见孙嘉怿常在微博上发烈士陵园的照片,2017年初,安徽省太和县烈士王心恒的侄子王志宝辗转联系上孙嘉怿,请她帮忙找王心恒烈士的陵墓。家人只知道王心恒1949年在宁波牺牲,却不知他安葬于何处。 两周后,孙嘉怿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烈士的陵墓,便立即给王志宝打电话。由于太激动了,她的手都有些颤抖。电话那头,传来了“终于找到了”的喊声,随之就是“哇——”的哭声。 孙嘉怿买来水果,放在王心恒烈士的墓碑前,轻声说:“老英雄,您的家人让我来找您了,以后我会常来看您。” 之后,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孙嘉怿都会去祭奠王心恒烈士。今年4月初,王志宝来宁波祭奠王心恒烈士,孙嘉怿和一群志愿者一直热情相陪。 这次寻亲成功,让孙嘉怿走上替更多烈士寻亲的道路。她每次去烈士陵园,祭奠完烈士后,会将所有的墓碑都拍摄下来。晚上,她会去中华英烈网查找这些烈士的信息,补全信息后发到微博上,希望能帮助烈属找到烈士安葬地,从而让烈士“回家”。 下转A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