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凌晨5点,宁大附院第三批核酸采样队赶赴镇海,前往指定区域进行核酸采样。 通讯员供图 |
|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核酸检测压力增大,检验科全员坚守岗位,24小时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通讯员供图 |
从12月6日镇海发生疫情,到19日镇海除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外解除封闭管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累计1204人次医护人员驰援镇海和余姚;承接的核酸样本检测量从日均1000管左右激增至单日8000余管;院内核酸采样号源需求平均每日较疫情前增长5倍…… 2021年最后一个月,走过的都是风景,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 1204人次医护人员驰援镇海余姚 其中有镇海人、援鄂老将、党员…… “出门前,我跟妈妈说‘我去去就回’,没想到一来就是核心区域,也没想到归期未有时……虽然生活物资、防护装备充足,但也请不要告诉我妈妈,就让她以为我已经回去了吧。” 12月12日,当时正驻守镇海的宁大附院消化内科护士郑森国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次日,随着镇海区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传来“全员阴性”的好消息,他和同事们的支援任务宣告圆满完成,回家的时间终于到了。 回溯到12月7日凌晨,镇海区临时实施封闭管理,全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即将启动。7日凌晨2点左右,宁大附院4支应急队伍火速从四面八方赶到医院,不到半小时就集结了第一批由177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伍,踏上了驰援镇海贵驷街道核酸采样的征途。截至12月19日镇海区除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外解除封闭管理时,共有1204人次的宁大附院医护人员驰援镇海以及余姚。 驰援队伍中,有约90人来自镇海本土,他们是镇海人,又是宁大附院人,来自镇海又去往镇海。疫情暴发后,土生土长的镇海人——肛肠外科金海波副主任医师被迫“滞留”镇海家中:“看到同事们这么辛苦,很想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所以当征集令一出,从科主任、护士长,到骨干医生、普通护士,甚至行政后勤人员,一大批金海波这样的“镇海人”和“新镇海人”求加班、请“出战”,纷纷加入家园“保卫战”。 队伍里,还有8名有召必应、再上战场的2020年援鄂老将,宁大附院支援镇海医疗队领队、护理部副主任陈明君就是其中一名:“踏上大巴车的那一刻,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相比2020年,如今我的脚步更加坚定。”这些老将都是队伍里的“定心丸”。 12月12日,宁大附院第一时间成立镇海抗疫临时党支部,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在驰援镇海和余姚的1204人次医护人员中,党员占比超过30%。顶寒风、熬通宵、为了出征延迟婚礼……“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抗疫一线最动人的风采。 承接核酸样本量日增7倍 PCR实验室全员全负荷24小时连轴转 要跑赢病毒,不止前线采样,后方检测也得马力全开、分秒必争。 “您已经两天没有睡过觉了,您的身体还好吗……每当我看见小区外站岗的‘白衣天使’,我就会想到您。”12月8日,宁大附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医生吕绮收到了10岁儿子写来的一封信,在这前后,她有10多天没回过家。 12月6日以来,镇海区等地进行了多轮核酸检测,作为宁波六大基地实验室之一,宁大附院检验科PCR实验室承接的核酸样本量日增7倍。总共只有30名职工,其中5人被困镇海,一部分还要坚守日常岗位,这让检验科人力更加捉襟见肘。 检验科主任王卫华回忆,核酸检测人员从原本的6个增加到了15个,从原本一人一个实验室检测变成了一人两个实验室来回跑,全员全负荷在岗,确保核酸检测24小时不间断。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出结果,检测人员常常上午8点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到下午两三点才能脱下防护服,走出实验室喝口水、吃口饭,去一趟卫生间;常常奋战到凌晨,才能到一旁的休息室打个盹,倒头睡着才一两小时,又强撑着回到岗位上,天天咖啡当水喝。 在原PCR实验室负责人滞留镇海的情况下,吕绮临危受命接下了PCR临时负责人的重担,之后便日夜坚守——早上吃饱就能扛一天,为了不上厕所,从早到晚不喝一口水,在防护服和N95口罩里一憋就是一整天,只要样本来,她就开干,同事们都喊她“铁绮”。 每一批核酸样本送达实验室后,都要经历接收登记、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和出报告、上传报告等环节,吕绮主要负责的就是样本接收和信息登记。王卫华说:“这是最繁琐、最危险、最辛苦的环节,但从12月6日至今,在她经手的70000多人次样本中,没出过一次错。” 门诊频繁变更 核酸采样激增 多部门协作 争做院内“定海神针” 随着大量医护人员滞留镇海或被派往抗疫前线,疫情不断升温,院内常规门诊和核酸采样的有序开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门诊办公室、服务品质部等争做院里的“定海神针”。 疫情发生后,门诊办公室要求门诊医生明确须停诊后尽早停诊,同时鼓励同专科医生积极替诊,尽可能减少对预约患者就诊的影响。由于医生支援镇海的消息常常半夜传来,门诊办公室人员对门诊动态的关注也总是持续到半夜,偶尔出现医护人员遗漏报告的停诊情况,他们也要一一进行排查。 但更繁重的工作量来源于:为了确保门诊调整的通知都能有效抵达患者,安排好替诊事宜后,他们还得一一致电预约患者。 “不少老年患者可能很早就会出发来医院,为了不让他们跑空,我们可能晚上很晚或者早上很早就要给他们打电话。”门诊办公室主任岑利波说,能不能接受替诊、新安排的医生是哪位、新预约的时间在几点等细节,都要跟患者反复沟通。据门诊办公室统计,本轮镇海疫情期间,该院门诊共停诊116人次,电话联系预约患者确认替诊事宜339人次。 除了应对门诊情况的频繁变更,院内核酸采样人流的激增也为医院增加了不小压力。 原本,宁大附院每天开放核酸采样号源约1000个,但自12月6日开始,平均每天的号源需求增加了5倍,到核酸采样点采样的市民数量激增,多条长队蜿蜒排开。医院及时调整核酸采样点位置,增加采样点数量至4个,增加点位自助挂号机数量至9台,同时最大限度集结院内力量,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与此同时,各部门协作设置多项便民措施。比如,在医院公众号上大力推广线上获取核酸检测报告和发票的二维码,核酸采样点循环播放普通话和宁波话的“双语”宣导喇叭,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引导老人与小孩等特殊群体完成核酸采样…… 为了弥补采样点现场人力的短缺,医院行政人员、各科室非值班人员、党员、规培学生等,也自发以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形式扩充到队伍当中,一支由140多位留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帮班队伍被迅速召集起来,其中既有65岁的妇产科中心主任医师钱镕这样志愿服务和主刀手术两手抓的老“附院人”,也有规培生苗琳琳这样协助维持采样点排队秩序的新“附院人”,他们都在这个冬天聚成了一团火。 记者 徐露清 通讯员 朱依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