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划重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人——

快来看看2025年 您的幸福生活是啥样

    NO.4

    病有良医

    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市疾控机构标准化全达标,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查明率达100%,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建设宁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打造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动市县两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等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哨点全覆盖。

    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高标准创建一批具有较强临床诊疗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国际医疗部。优化整合市级三甲医院资源,按照“一院多区”的模式,将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覆盖到城市新兴区域。

    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6.6张,力争3家市级医院达到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2家市级医院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医院前10位。

    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到2025年,力争每个区县(市)有1家以上三级综合医院,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困难人群应保尽保,到2025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0万人。

    NO.5

    老有颐养

    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增加中心城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完成县、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敬老院)设施改造提升。对未达到配建标准的已建成住宅小区,以社区为单位推进整改,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社区邻里中心、文化礼堂、社区活动室等共建共享。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稳妥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依法依规参加社会保险。到2025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20万。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础养老金标准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建设“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创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等消费模式,加快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

    NO.6

    弱有众扶

    完善分层梯度的大救助体系,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健全救助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4000元/年。推进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救助服务“码上办”。

    加强重点人群保障与服务。到2025年,每个区县(市)至少建有1个具备集中托养功能的儿童福利实体机构并实现实体化运行, 每个镇(街道)和万人以上乡都建有1家规范化残疾人之家。

    大力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到2025年,慈善组织总量达到130家,力争枢纽型、行业性慈善组织达到11家。

    NO.7

    军有优抚

    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实现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全员安置。到2025年,实现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率95%以上,累计完成职业技能订单式培训1000人、职业技能项目制培训1. 8万人次。

    建立健全优待制度,修订完善《宁波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构建抚恤优待量化保障标准,制定实施优待目录清单,落实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机制。加快提升优抚医院、光荣院设施水平,为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NO.8

    文旅乐享

    高水平建设天一阁博物馆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河海博物馆、文化馆新馆、新音乐厅等文化设施,打造新时代宁波文化地标。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4565平方米。

    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谋划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办好中国开渔节、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等活动。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标志性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精品剧目、音乐会等演出活动。

    推进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诗路文化带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融合型文旅模式,打造“跟着考古去旅游”“顺着运河来看海”系列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具有宁波特质的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接待国内过夜游客达6000万人次。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或错时开放,推广“文化家园”“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便民公共文化服务。到2025年,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5册,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83%。

    NO.9

    体有强健

    加快宁波奥体中心二期、市体育发展中心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区县(市)“一场两馆”全覆盖,完成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建设。

    实施全民健身便民惠民工程,有效利用城市空置场所、高架桥下、公园绿地、郊野绿道等空间,建设健身步道、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场地设施。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到2025年,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

    打造城市品牌体育赛事,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重点培育打造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时尚极限运动等特色体育赛事。到2025年,落户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2项、全国知名品牌赛事10项,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赛不少于50项。各区县(市)重点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NO.10

    住有宜居

    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探索发展共有产权、公共租赁房等,统筹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到2025年,新增受益住房保障家庭约2.8万户,新增租赁住房13万套(间),试点建设共有产权住房,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23%左右。

    高质量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提升城市新型社区品质,鼓励配套知识技术共享型设施,完善体育活动、公园绿地、文化娱乐等生活和休闲设施,加快形成“青年友好型” 社区居住环境。

    高水平建设未来社区,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重点推进“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应用,创新具有宁波特色的场景应用,把未来社区打造成为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推动未来社区建设理念贯穿城中村改造、城市有机更新全过程,有效提升居住社区精细化治理和集成化运营水平。到2025年,建设城市未来社区20个。

    记者 滕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