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0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票、布票、棉花票、油票、肉票……

藏友捐出6000余张票证

周健平捐赠的部分藏品。

记者 石承承 摄

    1月7日上午,铁杆票证收藏迷周健平将珍藏的6000余件票证捐给宁波市档案馆,其中绝大部分是宁波地方票证。这也是宁波市档案馆迄今一次性接收票证数量最多的个人捐赠。

    这6000余张地方票证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粮票、布票、棉花票,还有油票、肉票、糖票,以及肥皂票、煤球票等,可谓五花八门。

    这些票证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却是日常生活的“刚需”,被视为“第二货币”,吃穿用度都要用到。

    虽然这些票证早已退出流通领域,但因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很多藏友会花心思去搜集、珍藏。

    周健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地方票证尤其是宁波地方票证的收藏,累积至今收藏规模已达6000余张,其中不乏一些罕见的、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宁波地方票证。

    既然是花了近40年心血搜集的藏品,周健平为啥那么“爽快”地将它们统统捐出来?

    他说,之前在新闻上看到要建国家版本馆及分馆,其中一处分馆建在杭州,“我本来想把这些票证捐赠给杭州分馆,但考虑到其中大部分票证具有鲜明的宁波地方特色,还是应该留在宁波。”

    在收到这些地方票证后,宁波市档案馆向周健平出具了收藏证书。“我感到很高兴,感觉自己在今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周健平高兴地说。

    宁波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对这些票证进行分类、梳理,并对票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进一步考证,“这些票证将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档案库房里,并通过编研、陈列展示等形式,做好票证档案的开发利用。”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毛芳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