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卫生信息中心专班工作人员在紧张工作。通讯员供图 |
从1月1日北仑突发疫情,到昨天北仑将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应急响应,疫情防控实现了“宁波速度”,这离不开一线抗疫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身处“大后方”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专班20多位工作人员连日来的辛苦付出。 6天保障621万余人次完成核酸检测 1月1日凌晨,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王侃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叫醒:北仑发现1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他立即起床赶往单位,迎接新一场硬仗。 一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该中心专班成员的临时集中办公点。十几台电脑前,王侃和同事们紧盯屏幕。 随着北仑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的陆续开展,刚刚休停的宁波市新冠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再次启动,全程监控核酸检测“采、送、检、报”各环节。为每个采样点提供核酸采样信息化保障,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绑定试管条码和人员信息,加快了核酸采集速度。 同时,为分散在全市各家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提供核酸标本接收、报告出具等信息化保障,实时监控实验室检测进度,及时上传核酸检测结果。 “从清晨采样前,到深夜报告出具,我们全程都要紧盯系统,不容许有一丝差错。”专班成员叶栋说,采样前,他们要为每个采样点开出账号,及时登记采样人员信息;采样时,要保证信息畅通,带宽、CPU等技术支撑都需要做好保障;采样结束后,样本是否及时送达、结果是否出具……这一项项精准的数据都要实时在这个信息系统上体现。 叶栋告诉记者,宁波市新冠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是全省首个市级新冠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于2021年1月正式建成。 “疫情来势汹汹,春节前后人员流动大,光靠一线排查人员每天人工询问、手工录入,工作难度大,基层负担重,还容易出错。”叶栋说,宁波市卫生信息中心创新思路,与第三方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大数据优势,创建了这套系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力支撑。 经过几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演练,系统不断修补漏洞,升级完善,于2021年8月在宁波舟山港作业人员出现一例阳性病例后迎来第一次实战,之后又经历了镇海疫情,更加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北仑疫情发生以来,专班人员在系统中开通大规模核酸检测数据上传新通道,使报告传输效率提升了10余倍。 截至1月6日,专班组已保障621万余人次完成核酸检测,为北仑疫情防控再次作出速度和精度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双保障,展现“数字先锋”的战斗力。 累计提供189余万次服务 据了解,专班人员在本轮疫情中不眠不休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熬一个通宵,不到一天在宁波市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上线核酸检测专题。 由于宁波市新冠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数据只能由专班人员获取。这意味着,与前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数据汇报需要人工整理并上报,费时费力。 必须马上开发新专题,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数据分析团队立即展开讨论,搭框架、写代码,一次次修改、调整、测试。1月1日下午5点接到任务,1月2日上午顺利上线,为疫情防控的指挥调度提供了极大便利。 同时,专班人员搭建密接、次密接人员信息库,匹配核酸检测检出结果,更新人员信息,向市民提供最新的核酸检测结果,以及多途径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服务。该信息系统汇聚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其他实验室的核酸检测报告结果,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浙里办、健康宁波、支付宝健康码向群众开放报告查询服务。 1月1日至今,专班组已累计提供189余万次服务,并与省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等单位加强数据推送,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疫情联防联控。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