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这个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日前,教育部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 这一新举措有什么现实意义?筛查只需要一份调查问卷吗?父母在呵护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又能做些什么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量激增50% “这两年,受新冠疫情、亲子冲突、学业压力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剧,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宁波市康宁医院防治科科长王玉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通过筛查,有助于在早期发现学生的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筛查结果可以提高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对这部分孩子的关注度。从而通过加强亲子沟通,寻求专业力量帮助等手段,给予孩子更多温暖和支持,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精神类疾病。 王玉成介绍,2021年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门诊量较2020年增长了50%。确诊有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中,抑郁症占比达41.3%。 王玉成分析,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有这三个:首先,来自学业的压力。这在初、高中学生中尤其明显。其次,家庭关系影响。大多数抑郁情况严重的孩子,家庭关系往往不和谐,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或是已经婚姻破裂。另外,面对压力自我调节能力弱。独生子女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独立面对外界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当策略和应对能力。 观点 筛查分数高不一定“危险” 以纳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内容的视力筛查为例,家长拿到筛查报告,看下数据就能知道孩子是否近视。那拿到心理筛查报告呢?如果分数高或者写着有抑郁症状,就意味着孩子得了抑郁症吗? “这是误读。”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测验室负责人说,测试报告只说明,测试对象在接受测试期间有情绪低落或其他抑郁症状。人都有正常的情绪起伏,影响测试分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孩子可能前几天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与小伙伴发生了矛盾等,情绪受到影响。 他解释说,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需要精神科医生在医院做诊断,仅凭心理健康测评分数,绝不能轻易下结论是否得了抑郁症。 临床确诊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至少要经过这几个步骤:第一步,专科医生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做初步问诊,了解基本情况;第二步,根据问诊情况安排患者做心理、身体等方面检查,往往包括但不限于填写心理调查表、脑电图、超声影像等;第三步,医生结合检查情况做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第四步,确诊是否患抑郁症并制定治疗方案。 由此可见,填写心理调查表只是确诊是否患抑郁症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部分。 进展 200多名学生得到及时诊治 此前,抑郁症筛查并未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但宁波相关的工作已经在开展。比如,很多学校这些年已在推行心理危机筛查。 2021年7月,宁波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成立“宁波市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落户宁波市康宁医院。医教双方深度开展诊疗绿色通道、信息共享、筛查复核、综合干预、危机干预、进修培养和心理研究等七个方面的合作。 几个月来,累计已有213多名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至康宁医院开展临床跟岗学习培训,提高心理疾病鉴别能力。200多名中学生由学校教师介绍,经诊疗绿色通道到中心进行诊疗。 “过去,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很难及时发现。往往等问题严重了,才被发现。发现后,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办?中心成立后,有了绿色通道,孩子可以得到及时专业的诊疗。”王玉成说,比起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是在早期及时发现和干预。抑郁症筛查纳入健康体检,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筛查,将关口前移,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提醒 父母要接纳孩子,多理解少评判 采访中,专家们普遍强调,呵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学校、专业机构外,父母更是责无旁贷。除了今后定期的抑郁症筛查进学校,父母平时也要留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将学生心理问题防治的关口再前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结是深沉的。父母看得见孩子的需求,孩子便多一份安定;父母不能接纳孩子,孩子便少一份平和;父母为孩子叹气,孩子便多一份虚弱和缺口……”宁波市康宁医院副院长禹海航在最近一期的诊疗手记里这样写。 禹海航感慨:“我们的小孩正在成长成他自己。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是经历。愿我们做父母的,将自己想象成眼前的小孩,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用心地接纳他们,成为他们借力的翅膀。”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李湘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