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山古村 为孝而居传佳话

□王建勇 文/摄

王氏家族荷花池。

精美的“大夫第”花厅。

黄山村最大的民居“大夫第”远眺。

大夫第内景。

收藏于保国寺的黄山“大夫第” 十六块砖屏。

黄山村崇本学校新课堂。

    慈城是有名的慈孝之乡,历史上出过无数忠义孝悌人物,如汉代的董黯、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所以慈城的湖叫慈湖,慈城的江叫慈江。那么你知道慈城有一个为了守护祖墓而迁家定居的村庄吗?

    宛若秦时桃花源

    黄山两峰相对,形似覆盂。山多丛筱乔松,苍翠若滴……黄山距慈溪(慈城旧称)县城八里,烟火数百家,风俗朴厚宛然一秦时桃源也。(《黄山小志》)

    黄山古村,位于宁波江北区慈城镇西南面,古村东西有东浦和西浦二条河流,南北各有一座小山,南面一座称前黄山,北面一座谓后黄山。从前村中居住者以王氏为主,不过相传明时应氏极盛,自从王氏居此后,“应渐式微,故有‘凰来应去’之谚”。

    据《黄山小志》记载:“仝十八先生讳钰,王氏始迁黄山之祖也。先生初居唐堰(今慈城中山路一带),以先茔在黄山,始移家庐墓居焉”。原来王氏仝十八先生王钰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祖墓,从当时的慈溪县城(今慈城,下同)移居黄山。

    那么,王氏仝十八先生王钰“庐墓移家”,守护的到底是哪位先祖的墓呢?周毓邠署的《慈溪王氏宗谱》给了我们答案。

    “庐墓移家”孝为先

    《慈溪王氏宗谱》载:王氏迁慈溪四祖世王元浩,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筑室黄山,明经守道,含章不仕”,王元浩隐居黄山后,自号“黄山老人”,殁后葬于黄山祠西山麓。后来他的儿子王恒逝后也葬于黄山后黄山,可见王氏仝十八先生王钰“移家庐墓”的祖茔是王氏的王元浩、王桓父子之墓。

    王元浩有王道惠、王桓、王橚、王权四子。据记载:长子王道惠以“端谨平实,称善于乡”;次子王桓“气宇恢廓倜傥,有大志,读书不事章句,辨析是非,人无遁情,人称‘明白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之为‘老学士’”;三子王橚“晦迹不仕”,幼子王权“讲学行义,老而不倦”。王元浩亦以教子有方、“训子”成名。

    《宗谱》记载:王元浩次子王恒有伯熩、伯辉、伯炯、伯烜、伯燻、伯爖六个儿子。其中五子伯燻,字尹和,娶余姚张云航之女为妻,有王来、王复、王鼎三子,长子王来官至工部尚书,次子王复进士及第任刑部主事,幼子王鼎任监察御史、察司佥事等职。王氏家族是从王恒始“父子、兄弟、子孙……居藩臬(藩臬为明清时期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数十辈”,因此被当地百姓尊称为“三凤王家”。

    后来,王恒长孙王来为了纪念爷爷王桓,在王桓位于慈城黄山的墓地“安石人、立墓门、置华表”,足见爷孙间感情之深厚。据说新中国成立前,这些牌楼、石人等还倾斜于后黄山脚,后被毁。

    自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仝十八先生王钰移居慈城黄山以后,《慈溪王氏宗谱》载:后来“子孙鼎盛,东西前后数百家皆先生之后。”王氏在后黄山脚下建造了王氏祠堂“崇本堂”,祠堂前是占地数亩的荷花池,一到夏季,池中荷花怒放、鱼儿游戈,美丽如画。王氏以祠堂为中心,在祠堂的东西两侧建造了众多大宅院,东侧建有大夫第、白屋、后新屋等,西侧建有中前堂、半边楼、西甸洋等。这些大宅院都有天井,房与房之间又有弄堂相连,小孩玩耍、大人间相互来往都十分方便,后来他们在黄山西甸洋又建了一个分祠。

    竹烟篱落传书声

    黄山王氏是开明的,他们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家训要求王氏子女“早教子弟,成童即入学”。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把其中一个祠堂改为私塾,上方砖刻题额“蒙养义塾”。“读书之声,常出竹烟篱落间”,这就是后来宁波崇本学校的前身。

    族中的王立鳌与宁波的同窗好友孙将赣合伙创办了“寿全斋”,悬壶济世。后孙将赣撤股,“寿全斋”遂归王立鳌独家经营,现“寿全斋”已是“中华老字号”。

    从明治初年(1868年)起,黄山王氏就有王惕斋、王治本、王藩清、王汝修等王氏兄弟远渡日本,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开创了与近代日本文人进行诗文交流的先河。光绪十年(1884年)日本史学家、汉学家冈千仞来慈城黄山的王氏家族拜访,冈千仞在游记《观光纪游》中写道:“芦苇弥岸,时见村落……王氏慈溪大族,分宗以来,族人同居三世,广厦连宇,划为数十区……闺阁尤极美丽。”

    原黄山村后黄山顶曾有一棵大松树,行人十里之外即可望见。《黄山小志》曰:“此树零落枯萎,吾王氏衰矣,松秀于山之顶……吾族兴之佳兆耶!”这话自然是让人一笑而过的迷信话。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棵大松树被台风连根拔起,村庄失去了一位见证家族风雨几百年的老朋友,让人不舍。

    居住黄山的王氏族人现在已不多,他们大都在外学习、工作,定居他乡。

    从王氏仝十八先生王钰“庐墓移家”起,王氏定居慈城黄山已有500多年,但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庐墓移家”虽然宗法气息浓厚,如今我们不提倡这种移居方式,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家族的延续和团结,仍具有积极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