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人还在路上 病情已到医院

智慧救护车让患者“上车即入院”

▲智慧救护车外观与内饰和普通救护车并无二致。

▲车厢面板下的智慧物联网引擎。

    患者还在路上,心电图、B超等生命体征数据和图像已经出现在了医院急诊的大屏上;患者还没到医院,医院已经接收到了分诊信息,到院经急诊医生确认后,就能快速完成预挂号操作……近日,宁波市急救中心的智慧急救系统成功对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打造了宁波市首个“上车即入院”的智慧救护车样板,通过5G网络、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通院前院内急救的数据通道,让120患者的救治更高效高质。1月17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这辆“样板级”的智慧救护车,亲身体验了一次“上车即入院”的过程。

    智慧救护车内藏“智慧大脑”

    从外观上看,这辆5G智慧救护车和普通救护车并无二致,但车内颇有门道。在智慧救护车上担架对应的车顶位置,有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长方形状测距传感器,能自动识别担架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及病人是否躺在担架上,从而判断救护车正处于急救流程的哪一阶段,比如患者是否已上车等,并第一时间向市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室报告。患者上车后,由随车急救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基本救治操作,必要时还可发起远程会诊。

    在车内看似普通的面板后,还藏着智慧急救系统的“大脑”,也是智慧救护车的“黑匣子”——智慧物联网引擎,患者上车后的体征信息、车辆行进信息等,都要靠它来采集、分析和传输。它把救护车从原来急救流程上的“信息孤岛”变成了数据链上的核心节点。

    病情、交通等信息实时传输

    从医院的急诊大屏和分诊台电脑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颗“大脑”究竟传输了什么。在医院急诊室的显示屏(预告知终端)上,记者看到了救护车的车辆信息和地图上的实时行进位置,患者的实时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体征信息和B超影像,以及医疗舱内高清摄像头拍摄下的实时急救画面。据悉,救护车行至距离目的地医院小于5分钟车程时,还会开启车前摄像头和驾驶室摄像头的视频回传,例如发生交通拥堵等特殊情况时,方便及时做出应急处置。此时,通过病患身份信息识别系统获取的病人身份信息,与急救医生提交的患者信息一起,也会传输到医院预检分诊平台上,分诊医生提前就可进行预挂号操作,并根据患者情况快速制定抢救方案或进行术前准备。

    此外,随着该智慧急救系统的应用,市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间的病人交接单和急救费用结算单据,也都从原先的纸质形式升级成了电子形式,对接也更简便高效。

    “此次市急救中心智慧救护车系统与市级医院的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市院前急救初步实现了病人 ‘上车即入院’的目标,通过将入院窗口前移,为患者后续治疗抢占黄金时间。” 市急救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李一霁介绍,市急救中心还将继续与全市各级医院积极协调,争取信息互通共享,充分发挥院前院内急救联动作用,让我市急救数字化资源发挥最佳效果。

    记者 徐露清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