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热围巾 |
|
加热手套 |
|
暖手宝 |
|
加热桌垫 |
电热毯、暖手宝、热水袋……每到冬天,这些取暖“神器”就派上了用场,但取暖时被烫伤的人也不在少数。前段时间,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ICU病房在3天内接连收治了3名低温烫伤病人,他们都是在使用取暖设备时被烫伤的。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取暖“神器”会有多危险?昨天,镇海消防救援大队进行了一组实验,除了常见的暖手宝、暖宝宝外,还有新潮的加热手套、加热桌垫、加热围巾。实验结果表明:只需10分钟,这些取暖设备全部突破60℃甚至70℃,进入“准烫伤模式”。 40℃-50℃热源 皮肤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60℃热源 皮肤持续接触5分钟以上,可能被烫伤 70℃热源 皮肤持续接触1分钟,可能被烫伤 2个“老面孔”和3个“新伙伴” 同场竞技看看谁最“烫”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在镇海消防救援大队看到,为了直观地展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实验人员准备了加热手套、加热桌垫、加热围巾、暖宝宝(足贴)、充电暖手宝等5个取暖设备。 做好标签,给每个取暖设备都连接上了可以实时监测温度的数字温度计。 “暖宝宝和暖手宝是‘老面孔’,主要是为了陪衬具有加热、发热功能的手套、桌垫和围巾的。”镇海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崔寅伟介绍,这批取暖设备是他从网上购买的,特意选择了销量排名靠前的一些品牌和款式,就是为了能让这组实验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据介绍,加热手套、加热桌垫和加热围巾是近两年“时兴”的取暖设备。“由于便于携带、美观、实用,一些久坐在电脑前的白领尤其是年轻女孩,都比较青睐这类产品。”镇海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张德起介绍,从前期模拟实验看,恰恰是这些新产品“更猛”。 15分钟后,加热桌垫突破80℃ 这是妥妥的“烫伤模式” 上午10点,实验正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开始缓缓上升。5分钟后,加热手套、加热桌垫、暖宝宝、暖手宝、加热围巾的温度,分别达到了37.3℃、63.3℃、56℃、53.2℃、54.6℃;10分钟后,实验对象的温度分别达到了61.6℃、74.6℃、70.6℃、72.3℃、73.2℃。 仅从这两组数据来看,加热桌垫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加热手套稍稍落后,但“追赶”很快,其他三组实验对象差距不大;又过了5分钟,加热桌垫、暖手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1.5℃。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检发现,这两种设备恰好也是销量最火爆的取暖“神器”。 通过这组数字,能解读出什么内容?按照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主任周成杰的说法,只要皮肤长时间接触40℃-50℃的热源就可能导致低温烫伤;接触70℃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就可能被烫伤;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 “从实验可以得出,取暖‘神器’的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烫伤就越严重。”张德起表示,与极易感知的高温烫伤相比,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起初的感觉并不那么明显,如果出现红肿、破皮、溃疡等情况,这时候就要警惕了,要“赶紧去医院”。 鸡蛋都煮熟了,皮肤呢? 低温烫伤来得“隐蔽”,伤得“深刻” 或许,再丰富、再精准的数据,始终让人觉得有种距离感。别着急,实验人员还准备了“彩蛋”——没错,确实是鸡蛋。“如果能达到70℃、80℃甚至更高的温度,只要时间足够,不说完全煮熟鸡蛋,最起码也能煮个半生不熟。”实验人员告诉记者。 实验人员在加热手套里塞进了鸡蛋、桌垫裹住了鸡蛋、围巾缠上了鸡蛋……数字温度计显示,取暖设备的温度在短暂下跌后开始缓缓上升,半小时后,均达到了70℃以上的温度。烫手的鸡蛋被一一剥开,除了蛋黄还有少量流质外,蛋清已经出现了白色的凝固物。 “鸡蛋都快煮熟了,想想看,直接接触这些取暖设备的皮肤会怎么样?”张德起说,使用这类产品时一定要当心,因为低温烫伤导致的伤口一开始很难察觉,等到出现症状时,创面已经比较深,往往已经突破表皮层达到真皮层了。 消防部门提醒: 一、此类取暖设备,一定要从正规的途径、商家选购有质量保证的正品。 二、使用时,不要和皮肤长时间接触,可以在中间增加一层阻隔物,比如充电暖手宝可以在外面套一层保护套;如果皮肤有灼热、刺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使用;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视情况选择是否继续使用,以免埋下低温烫伤的隐患。 三、老人神经末梢功能减退,加上下肢的角质层比较厚,感觉迟钝,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四、小孩,接受麻醉后的患者,酒醉者,糖尿病或患有末梢感觉神经迟钝的病人,需谨慎使用这类产品。 五、一旦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同时尽快就医。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崔寅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