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米升子

家里珍藏的米升子

米合和米尺

测算米合子容积

王升大博物馆陈列的米斗

    □舒云亮

    因为家里珍藏着一只漂亮的圆鼓形红漆米升子,所以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米升子的文章。前几天,王升大博物馆馆长王六宝先生邀请我去他的博物馆走走,讨论一下米升子。这正合我意,于是我立即驾车前往。

    王升大博物馆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村,四周河水环绕。开车上南环高架,经薛家南路和育华路,十几分钟就到了那里,也可由黄鹂新村坐820路公交车直达。在新庄路转向东行经过一座水泥桥,就是博物馆的大院了。展馆的一层主要摆放着大型的农具,二层是一些旧时的农家生活用品。当然,米升和米斗等量米器具是过去米店频繁使用的,是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总共有二十来个,在一楼和二楼都有陈列和展示。

    王六宝在西乡凤岙出生和长大,是那里的百年老字号王兴记米店的第四代传人。现在除了这个农耕稻米博物馆,他还经营着一家食品公司。但他最大的愿望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如何让千年的宁波米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所以他趁着疫情期间的空闲,与员工一起三天两头用手工制作青团、粽子、月饼、汤团、包子、豆腐和长面等宁波本地传统点心,年末还开展搡餽搡年糕活动。他的酿酒和米食作坊常常香气四溢,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我们在博物馆的小木屋坐定后,边喝茶边开始了关于米升子这个话题的讨论交流。我们都知道,米升子是以前米店交易时的必备计量器具,也是许多家庭使用过的家什。据说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起,华夏大地就有了类似的粮食体积计量器具。但杆秤出现的时间也很早,即使不是在战国或秦汉时期,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迄今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了。旧时的米店粮店,当然都备有大大小小的杆秤,但为什么常常放着杆秤不用,要去用米升子计量粮食呢?王馆长问道。

    我说粮食交易时如果用杆称来称重,可能要经过几番的添加或减少才能完成特定分量的计重。用米升子就比较方便,舀满米,用尺子把升子的沿口刮平,就是一升米了。

    六宝兄说,没错,用米升子量米确实简单快捷,但米升子还有一个作用。粮食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但如果水分过大,那么用杆称计重的大米,实际上可能就少了约百分之五上下。水分对重量影响较大,而对体积影响较小,所以用米升子来计量,就可避免或减少因粮食含水量而引起的买卖公平问题。

    粮食的体积计量单位名称,都是十进制的,但历朝历代常常有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大小。一般说来,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这些单位从大到小分别为石(音dàn)、斗、升、合(音gě)、勺和撮,最后是粒。这说明了农人种粮“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皆辛苦”,体现了粮食的珍贵。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颁布的度量衡法规定,1市升=1公升=1000毫升,1市斤=16市两=500克。据说那时候一石米的大致重量是150斤,那么一斗是15斤,一升是1.5斤,一合是1.5两、一勺是1.5钱……记得五十年前我在宁波四中上学,教我们数学的沈雪生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应用题的时候,也告诉我们说,一斗米是15斤。

    王升大博物馆展厅的模拟米店柜台上,有一个四方形的米合子,上面标注的是“五合,江厦街公平厂出品”的字样。五合是半升,但我想知道五合大米的体积和重量,于是用卷尺对米合子的内侧尺寸进行测量。测得两个边长都是10厘米,深度是5厘米,由此计算出其容积是10×10×5=500立方厘米,也就是半公升(L)或500毫升(ml),显然这应该是民国时期按照新度量衡法制作的一个量米器具。博物馆米食作坊的电子秤显示,五合米的净重为410克。照此推算,一升米应该是820克,密度为0.82,其重量已经超过一斤半(750克)了

    再说说米与水的关系。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是1,根据上面的计算,五合的容积是半公升或500毫升,如果用这个容器盛水,那么这些水的重量是500克,即一斤或半公斤。按理说,大米的比重大于水,因为淘米和开始烧饭的时候,米粒在水中是下沉的。那为什么这个米合子盛米时反而少于水的重量,只有410克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水滴之间是没有隙缝的,而大米堆放时,颗粒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同样的500立方厘米体积,单颗密度大于水的米,其合计重量反而不如水多。

    顺便也测算了一下自己那个圆形红漆米升子的容积。用电子秤称出其所装大米的净重为477克,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或者用重量477除以大米的堆放密度0.82,算出它的容积大约是581.71立方厘米(毫升)。但我不知道这个容积的米升子是不是清朝时期的,也不知道它是用来作为粜米或籴米时的计量作价,或者只是居家自用,仅在自家的米桶里舀米时作为一个参考的准则。

    旧时生活中,粮食的体积计量单位虽然从石到粒大大小小有好多个,但常用的器具一般只有斗、升和合三种。石这个单位太大了,只能是账面上的一个计量,应该没有相应的容器,因为150斤米用手是提不动的,只能装在一副担子里挑着走。合以下的单位太小了,通常也不会去使用。粮店售米时,其标准程序是在米升子装满大米后,用一根竹制或木制的米尺刮平沿口,这就是体现公平买卖的平升。从前生活艰苦,有些家庭偶尔会遇到青黄不接、没米下锅的困境,于是就有了邻里之间的借粮救急。借粮人往往是平升借入,满升或尖升还粮,以此报答危难时刻友邻的纾困帮助。

    也有个别无良米商在粮食交易时采用“大斗进小斗出”的手段,进出两头都占便宜,这是为人不齿的。

    但凤岙的王兴记米店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甚至还让利与人,在用米尺刮平米升子准备售粮的时候,通常会留下沿口的一小角米作为赠品送给买主。用升子买米的人一般是穷人,额外多得的一点点大米对他们而言是雪中送炭,而用斗籴米的人则对此不是特别在乎。久而久之,附近的人们都认为这家米店售米的米升子大,于是就有了“王升大”这个美名和品牌,米店的生意也因此而一直相当兴隆。

    米斗、米升和米合这些旧时的粮食计量器具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成为博物馆的展品和私人的藏品,或者是影视戏剧中的道具,但与之相关的“升斗小民”“日进斗金”“车载斗量”“不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以及“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等词语和习语,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了我们的日常用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