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患遗尿症的孩子明显增加

家长应予足够重视 切莫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鄞州二院泌尿外科门诊。记者 陆麒雯 摄

    “入冬以来,门诊每天至少有一半的孩子是来看遗尿症的。”在鄞州二院小儿泌尿外科门诊,科主任金志昌告诉记者,这些患儿中,有不少是“老面孔”,天气一冷,他们就会被父母带到医院来进行治疗。由于治疗遗尿症过程漫长,需要家长重视,并和孩子一起配合,这也导致不少孩子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孩子直到17岁,才彻底告别“尿床”的经历。

    奶奶觉得很正常,父母不重视

    13岁女孩因频繁尿床变得内向

    记者在门诊观察了小半天,发现当天来看遗尿症的孩子中男女比例差不多为4:6;从年龄分布看,女孩子的年龄偏大一些,10岁以上的有不少。

    13岁女孩瑶瑶(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诊室,这距离她上一次就诊已经过去快一年了。

    “最近有没有好一点?”金志昌问。

    “还是老样子。”瑶瑶妈妈叹了口气,摇着头说。一旁的瑶瑶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发现自家孩子容易尿床是在瑶瑶上了小学以后,瑶瑶妈妈从其他家长口中得知,大部分孩子上幼儿园后就没了这种情况。

    对此,瑶瑶的奶奶却不以为然,说:“孩子还小,正常的,长大了就不会了。她爸爸很大了还每天尿裤子,现在不是好好的嘛。”于是,瑶瑶妈妈就想着等孩子再大一点,情况会好的,也就没有重视。

    大约从3年前开始,瑶瑶的父母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不太对劲。夏天时,父母会半夜把瑶瑶叫起来上一次厕所。可一到冬天,父母半夜也起不来,瑶瑶一晚上会尿床两三次,被褥尿湿了也不会醒。

    担心被父母责备,有时候瑶瑶会故意不说,继续穿着半干半湿的裤子。时间一久,瑶瑶的性格悄悄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爱与人交流。这下,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瑶瑶带到了医院,她被诊断为遗尿症。

    得知遗尿症没有特效药,瑶瑶父母很灰心。接诊的金志昌主任告诉他们要从生活习惯上给孩子做调整,再配合治疗,同时要求父母记录瑶瑶日常的饮水量以及排尿情况,方便医生更直观地掌握病情,及时给出治疗方案。

    然而,瑶瑶的父母没有坚持,这也导致孩子的病情毫无起色。3年来,每次天气一冷,瑶瑶就会出现在小儿泌尿外科的诊室里。

    父母小时候都尿床,遗传率可达80%

    38岁“高龄”病患因此闹离婚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岁-4岁开始控制排尿。以5岁为界,如果还经常性尿床,每月2次以上并持续达3个月,或年龄大于7岁,每月1次以上并持续3月以上,排除精神因素,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金志昌说,这是一种常见病。

    尿床的发生,其实是孩子觉醒中心发育迟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间尿液产生过多所致,膀胱储存尿液、夜间睡眠节律的能力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夜尿产生。如果把膀胱比作一个容器,由于睡前饮水过多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膀胱充盈,而此时正好遇上中枢神经对膀胱充盈信号不敏感,就会尿床。“如果孩子白天玩得太累,睡眠过深不易醒来,也会这样。”金志昌说。

    还有一类骶骨隐裂的小患者也会发生遗尿症,这是由于排尿低级控制中枢发育迟缓导致。“之前门诊中遇到过发育严重迟缓的,10岁小朋友的控尿情况和三四岁孩子差不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小时候常尿床,就有40%的遗传可能;如果双方都有,那么遗传几率高达80%。基本上,孩子遗尿症的自愈与父母同步。不过,也偶有例外。

    金志昌遇到过年纪最大的病例是一位38岁的女士,当时她和5岁的女儿一起来看病。

    该女士从小尿床,生产后更是有所加重,丈夫不堪忍受与她闹离婚。更让她难过的是,女儿和自己小时候一模一样,一晚上尿湿一张床。自己的童年很多时候是在父母的抱怨甚至打骂声中度过的,如今成家后又遭丈夫嫌弃,她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

    “我在门诊中也会遇到十六七岁的孩子,甚至1%-2%的儿童遗尿症症状会一直延续至成年。”金志昌说。

    治疗遗尿症是长期工程 家长和孩子都要坚持

    这样看来,尿床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很多孩子因为控制不了尿床,会变得内向、胆小、不合群、自卑、逆反等,同时夜间遗尿对睡眠的影响很大,会影响孩子的体格生长及发育。冬夜尿床还容易导致孩子感冒,长此以往会造成抵抗力下降。

    因此,及时介入治疗十分有必要。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治疗遗尿症都是一项长期工程。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要有心理准备。

    “如果发现孩子尿床,千万不要责备孩子。”金志昌医生提醒家长,要意识到尿床不是孩子的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共同克服困难。当然,积极治疗肯定是首要的。

    对于大部分小患者来说,一个疗程至少在半年以上,需要通过日常行为的调整、药物干预的方式来扭转病情,十几岁的孩子则需要更久。必须强调的是,治疗一定要持续,一旦停药则容易复发,因此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

    同时,学习并训练孩子正确的餐饮习惯、排尿行为、睡眠行为等,对于改善症状也很有帮助。例如睡前少喝水,包括牛奶、橙汁这类容易刺激排尿的液体;白天不能太过兴奋或疲劳,否则夜晚的深睡眠会让大脑更容易失去对膀胱的控制。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谢美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