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24年

他用一把扫帚,扫出了一家的幸福生活

李毛艳清扫社区道路。

白鹤街道工作人员给李毛艳送上新年“鹤“礼。

    李毛艳今年44岁,老家在安徽亳州,来宁波已经24年了。当年青涩的小伙现在成了大家庭的主心骨。他用一把扫帚,扫出了一家的幸福生活。

    “谢谢!今年春节,我可以陪孙子去看贺岁电影了!”1月24日下午,从鄞州区白鹤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份特别的新年“鹤”礼,李毛艳笑得很爽朗,生活的艰辛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阴霾。

    记者跟着工作人员走进他的家,倾听他的温暖故事。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1998年,刚满20岁的李毛艳坐着绿皮火车从安徽来到宁波。那时候,他对宁波这座城市充满陌生。离开家乡,只是想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其实,父母比他早两年来了宁波,在白鹤街道白鹤社区做保洁员。虽然收入不高,但胜在安稳。

    起初,李毛艳尝试去工地打工,但忙一阵歇一阵的日子,让他心里没底。“父母都让我跟着他们做保洁,自己没多少文化,我就跟着他们做了,没想到一直干到了现在。”

    保洁的收入微薄,但每个月能准时领到工资,李毛艳很知足。“我父亲刚来那会儿,每个月的工资是430元,我做的时候每个月有五六百元。每年多少能涨一些,现在每个月有2500元了。”

    在宁波的这些年,亲戚朋友都陆续来了。“姐姐和姐夫来了,嫂子和外甥女来了,现在我都有孙子了。”李毛艳笑着和记者说起这些,眼里都是幸福。“我们一大家子在宁波的有16人,现在有8人都在社区做保洁,互相有个照应。”

    说起春节的打算,李毛艳说得意味深长:“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鲜少回老家。不知不觉中,宁波已经成了第二故乡。

    去年底,他给儿子在宁波买了一套二手房。“亲戚朋友当中,能借的都借了,总算凑足了首付款,算是在宁波安家了。”

    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24年

    李毛艳的家就在白鹤社区,30余平方米的房子,住着一家四口人。屋内东西摆放得有些杂乱,最显眼的是两个水族箱,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10来条小金鱼悠闲地游来游去,给这间略显灰暗的小屋增添了几分生机。“这是朋友送我的,孙子喜欢喂鱼,就一直放在这里。”李毛艳解释说,孙子的幼儿园就在附近,平时都跟着他们住。

    保洁工作挺繁琐,基本上每天要保洁3次,早晚高峰要负责垃圾分类督导,起早贪黑是常事。

    每天凌晨4点,当这个城市还在熟睡,李毛艳和妻子马芳就蹑手蹑脚出门,开启他们一天的工作。“没有落叶的话,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扫好了。碰上风大,落叶多,就要扫两三个小时。”每天早晚高峰,他要做垃圾分类督导,“这两年,宁波实行垃圾分类,我们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很多。幸好有社区志愿者帮忙,居民都挺配合。”

    每天17:30-19:30做完垃圾分类,李毛艳一天的工作算结束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他却干了24年。“父母年纪大了,离他们近一些好有个照应。”李毛艳总是这样自我安慰。

    总有好心人惦记着我们

    “小李,人很好的,地也扫得干净!”

    “小李在这里扫地很多年了,和我们都很熟,经常帮我们提拿东西。”碰到相熟的居民,大家都会夸赞李毛艳几句。

    “这里的居民都很热情,对我们很好,一点不把我们当外人看。”李毛艳说,经常有老人送东西给他们,有衣物、有水果,还有玩具等。

    以前,社区住着一个老人,为人和善。因为年龄较大,每次看到老人拉着东西上楼,李毛艳都会跑上前帮忙。老人搬家时,给他送来很多东西。“九成新的衣服鞋子都给我们拿来了,还给孩子送来了牛奶。”

    有时候,孙子在楼下玩,经常有相熟的邻居往孩子口袋里塞零食。老邻居搬家了,有合适的家具,他们都会问一句:“小李,上我家看看,这个你能不能用得上?”这些温暖,让李毛艳感恩至今。

    “这些年,白鹤街道一直很关心我们外来人员,每年春节前都惦记着我们,给我们发放各种福利。前年送我们‘宁波味道’的食品,去年送我们防疫礼包,今年给我们送来了新年‘鹤’礼,有宁波年糕,还有电影票,刚好可以带孙子去看一场贺岁电影,算是圆梦了。”李毛艳坦言,这些年都没机会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宁波这座城市,真的很温暖。我们一家人在这里,用双手创造幸福,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李毛艳说。

    记者 薛曹盛/文 刘波/摄

    通讯员 何玉雨琦 郑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