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管齐下”理性选择理财产品方能“稳操胜券”

    编者按: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从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做出要求,旨在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保本型理财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满,定期存款不再是老百姓来银行的首要选择,各式各样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日渐被青睐,成为投资主力。但净值型理财是什么?这类产品有没有风险?相信许多人都一知半解。

    实际上,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老百姓将越来越少看到“保本保息”“零风险”产品,越来越多面对“非保本”、“浮动型收益”产品。与此同时,市场上将不再有“刚性兑付”,风险将由投资者自担,在此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多“非保本”“无预期收益率”“收益波动较大”等净值型理财产品,老百姓又该如何选择呢?

    解读《资管新规》,抓住理财之变

    2022年,理财产品正式开启了新的篇章,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以下三点:其一,打破刚性兑付。刚性兑付是指理财到期后,银行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固定收益,而打破刚兑后,银行理财便不再“保本保收益”;其二,净值化转型。2022年起,理财完成净值化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再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具体收益表现以净值形式定期公布,投资者根据产品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其三,理财子公司成立。理财产品不再由商业银行内部发行,而是由商业银行通过成立自己的理财子公司,来从事理财业务。

    了解理财转型,改变投资观念

    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而言,上述变化使得其购买理财的观念和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保本理财和承诺收益的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闭眼买理财的时代已然过去,理财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而受净值化转型影响,老百姓们将主动关注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合理预估自己的收益空间,逐步建立起“盈亏自负”的投资理念。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降低了购买理财的门槛,刨除了强制面签等低效率规定,使得更多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方便、快捷的购买到心仪理财产品。

    避免跟风理财,理性评估风险

    当前理财转型背景下,投资风险显而易见地提高了,因此,把控风险即是投资者们首当其冲的大事。通常,理财产品发行前,商业银行会对拟销售的理财产品,通过考量投资组合、同类产品过往业绩和风险水平等因素进行风险评级。因此相对应的,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之前也应进行严格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与个人资产状况、收支情况、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有关联,应综合评判。不同的风险等级适合购买的理财产品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们应切忌跟风理财,避免“羊群效应”,需理性、谨慎完成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再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

    采访中,来自宁波银行的资深金融业人士表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将成为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投资者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了,但是投资者教育远未结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资者们也应在平时多关注市场走势、经济动态,适当听取专业人士建议,切实丰富自身理财小知识,增强资产配置实操能力,合理把控风险,从而保证理财之途顺畅,收获预期收益。

    记者 周雁 通讯员 郑欢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