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港码头、街前巷尾,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春节临近,渔村“海味”热销

峡山渔村村民在晾晒风鳗。通讯员供图

桐照村码头,工人正在搬运新鲜海产品。

记者 毛雷君 摄

    春节临近,象山港尾的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渔村,散发着浓郁“海味”的特产年货进入节日性热销,生意格外红火。

    在渔港码头、街前巷尾,记者看到前来采购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不时询问鱼鲞、风鳗、牡蛎、海苔等宁海湾特产的价格,现场交易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新年第一桶金。

    幸福洋溢在脸上 藏也藏不住

    一大早,村民尤思恩就在振兴路海产店将风鳗打包装箱,妻子郑亚琴则忙着接打电话安排一家家送货,开启忙碌又充实的一天。由于海鲜产品品质佳,他们的生意一直很红火,生鲜、干货样样供不应求,特别是风鳗一年能销出上万条。

    为了不错过销售旺季,夫妻俩铆足了劲,起早贪黑,一刻都停不下来。他们将店铺起名为“春蕾”,寓意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期望,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藏也藏不住。

    不远处,“渔嫂”尤青莲的特产店生意同样火爆,一个个发往各地的包裹叠成小山高。“现在政策好,又是乡村振兴,又是共同富裕,只要人勤快,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尤青莲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小镇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她切身体会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店里的海产品也由当初只销往周边地区转为直销全国各地,一年下来能挣20万元的纯收入。

    尤青莲是渔村“春江水暖”的感知者。谈起“致富经”,她说,今年在店铺斜对面买下了一栋房子,新开了一家名为“舒心”的民宿,准备融合发展第三产业。民宿装修得大方雅致,蓝白相间的格调,墙上挂着宁海湾的渔村风景照。眼下,已有前来渔村体验年味的游客入住,喜迎“开门红”。

    问起新年还有什么期望,尤青莲红扑扑的脸笑开了:一儿一女均已到了该成家的年龄,希望儿女好好工作,早日成家立业,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如今的海味

    更加注重口感和健康

    同样,峡山渔村村民尤建江也吃上了“美丽经济”的饭。几年来,他的海产店乘着渔村发展的东风,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将年产值做到了300余万元,还专门注册了“路大海”商标,生意越做越红火。

    “过年前一星期是生意最好的时候,特别是黄鱼、鳗鲞、虾干这些海产品最畅销。”尤建江介绍,为迎合新生代消费者的口味,渔村特产在传承乡间海味的同时,更加注重口感和健康,采用低盐制作,并不断创新包装和营销方式。如今他的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南到海南,北至黑龙江,西到新疆、西藏。

    眼下,随着“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等诸多荣誉“花落”峡山渔村,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卖特产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民宿、餐饮店、渔家乐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村民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网络做起了“云上生意”,收益还相当不错。

    “有钱大家一起挣,全村人一起奔共富,并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渔村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峡山村党总支书记尤建振介绍,去年,全村仅风鳗、鱼鲞年销售额就达2000万元,已成为村民的稳定收入来源。

    尤建振表示,新的一年峡山渔村正实施“全域乡村旅游”工程,对渔村老街沿线、滨海风情大道等几个区域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布局打造特产美食、餐饮旅宿、渔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群,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奔向共同富裕。

    这两天码头

    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与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渔村情况类似,最近,奉化区桐照村的码头也给格外热闹。

    据《奉化市志》记载,当地五代时已有桐照之名,“后山名高梧,山上梧桐繁生,枝叶对照映辉,故名桐照”。之后并入莼湖镇,称桐照村。由于当地大部分居民以渔业为生,地理位置优越,盛产各种渔获,在2010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第一渔村”称号。

    昨日,记者来到了“中国第一渔村”——奉化区桐照村。虽然最近阴雨绵绵,但是桐照村的码头上却热闹非凡,众多渔船在年前纷纷满载而归,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喜悦。渔民告诉记者,现在正好是一年中黄鱼、带鱼和鲳鱼最肥美的季节,出海归来的渔船也大多数满载了这些品种。此外,还有墨鱼、玉秃鱼和各种海虾、鳗鱼,品种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在码头上,一大早已经停满了从市区各大批发市场赶来的货车。到港的新鲜渔获会第一时间配送到菜市场,以最快的速度送上市民的餐桌。

    记者发现,码头附近还有一个不小的海鲜市场,是附近居民很喜欢光顾的地方。不同于码头上的大量批发,这里更加接地气,丰俭由人。除了新鲜的海鱼,还有不少风干产品和腌制的海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价格也实惠,吸引了不少市区居民驱车前来选购。

    据桐照村村支书林伟介绍,这两天是桐照最热闹的时候,出海的渔民相继满载而归,回家过大年。在村里还有不少冷库,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对捕捞来的海鲜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冷链快递到全国各地。

    一位船老大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国家休渔政策和海洋保护措施的大力实行,他们的收获也日渐丰富,每年都能捕到不少野生的大黄鱼。“你看,这条野生大黄鱼近3公斤,按照市场价格,要卖到2500元/公斤呢!”他捧着手里的一条野生大黄鱼笑着说。

    记者 张海玉 毛雷君

    通讯员 徐铭怿 吴立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