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虎年说“虎鸟”

栗喉蜂虎

虎纹伯劳

怀氏虎鸫

    □张海华  文/摄

    农历2022年是虎年,我这个“鸟人”在这里也“蹭”一下热点,跟大家聊一聊“虎鸟”的故事。据《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在中国的野生鸟类中,名字中带有“虎”字的共13种,它们是:虎头海雕、虎纹伯劳、怀氏虎鸫、虎斑地鸫、蓝须蜂虎(也叫蓝须夜蜂虎)、赤须蜂虎(也叫赤须夜蜂虎)、绿喉蜂虎、蓝颊蜂虎、栗喉蜂虎、彩虹蜂虎、蓝喉蜂虎、栗头蜂虎、黄喉蜂虎。

    这些鸟涉及4个科,除鹰科的虎头海雕、伯劳科的虎纹伯劳、鸫科的怀氏虎鸫与虎斑地鸫,其余均为蜂虎科。这13种鸟,我拍到过5种,分别是:虎纹伯劳、怀氏虎鸫、蓝须蜂虎、栗喉蜂虎、蓝喉蜂虎。

    羽色似虎斑的鸟

    上述鸟类,如果要跟老虎扯上关系的话,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羽色近似虎斑的鸟,即虎头海雕、虎纹伯劳、怀氏虎鸫、虎斑地鸫;二、在特定行为上表现出凶狠如虎的鸟,即各种蜂虎。

    我没有拍到过虎头海雕。资料上说,这是一种大型猛禽,即使在以威猛出名的各种海雕中,它的体形也是最大的,很有王者风范。它那黄色的喙特别巨大,乃至成了这种鸟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据说,得名“虎头海雕”,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其头部为暗褐色,且有似虎斑的纵纹;二是因为其叫声深沉而嘶哑,使人联想起虎啸。

    在浙江有稳定分布的伯劳有5种,分别为:棕背伯劳、红尾伯劳、虎纹伯劳、牛头伯劳和楔尾伯劳。除棕背伯劳为留鸟外,其余均为候鸟。虎纹伯劳是浙江的夏候鸟,跟多种伯劳一样,它具有明显的黑色“眼罩”,看上去很酷的样子;由于其背部、两翼及尾羽均为栗红色,且有不少横斑,状似虎皮之纹,故名虎纹伯劳。

    以前,我在杭州植物园看到过正在繁殖的虎纹伯劳,但一直不曾在宁波见过。直到2021年初夏,才在象山的一个小山村见到了正在捕食的虎纹伯劳。论体形,虎纹伯劳算是小个子,体长约19厘米,比常见的棕背伯劳(约25厘米)明显小一圈。不过,任何一种伯劳都不负“小猛禽”之美誉,虎纹伯劳抓捕昆虫可是很厉害的。它喜欢站在树林边缘的树枝或电线上,突然飞出去捕捉猎物。

    至于怀氏虎鸫,则为浙江的冬候鸟,即来浙江越冬的鸟。它体长约28厘米,跟本地常见留鸟乌鸫差不多大,全身密布黑色、褐色、金色的鱼鳞状斑纹,亦似虎纹,故得“虎鸫”之名。其实,在分类上,怀氏虎鸫与虎斑地鸫原先是同一种鸟,前几年,虎斑地鸫的一个亚种被独立了出来,即现在说的怀氏虎鸫。

    怀氏虎鸫虽非稀有鸟类,但在宁波不是很常见。作为鸫科地鸫属的鸟,它们喜欢在地面觅食,其羽色跟冬季的地面很接近,具有良好的保护色,因此不易被发现。有一年深秋,我到姚江花博园拍鸟,在公园最里边的树林中,听到不远处的地面上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有不少鸟在落叶中觅食。我蹲下身来仔细观察,见到了乌鸫、珠颈斑鸠等常见留鸟。忽然,一只怀氏虎鸫出现了!只见它有时快跑几步,有时又停下来,似乎在观察食物在何处。有一次,它突然停住了,低下了头,用嘴左右甩,弄得落叶乱飞。忽然,它猛地跳了起来(就像吃了一惊似的),随即又落地,使劲一啄,就叼住了一条蚯蚓,然后一仰头就吞了下去。还有一年春天,我运气比较好,居然在月湖公园的草坪上看到一只怀氏虎鸫,它大大咧咧在开阔地上走来走去,不一会儿就从草皮底下揪出了一条蚯蚓——这神奇的觅食本领跟乌鸫一模一样。

    小鸟中的“飞虎队”

    所谓蜂虎,就是“善于捕食蜜蜂(及其他昆虫)的‘虎’”之意。中国有9种蜂虎,不过,赤须蜂虎与彩虹蜂虎在国内只是极个别记录,并非稳定分布。另7种蜂虎,除黄喉蜂虎、蓝颊蜂虎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其余几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区域——蓝喉蜂虎算是例外,除在热带有分布外,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方也有繁殖。因此,蓝喉蜂虎也是浙江境内唯一一种可以见到的蜂虎,但在宁波未曾有过记录。

    我拍到过3种蜂虎,即栗喉蜂虎、蓝喉蜂虎、蓝须蜂虎,都是在外地拍到的。其中,栗喉蜂虎是在厦门拍到的。作为当地的夏候鸟,年年都来厦门筑巢繁殖(这是这种鸟在国内已知的最北分布地)。2012年5月20日,我们一家三口坐动车从宁波赶到厦门。下午抵达后,我立即坐出租车赶到位于厦门市区的五缘湾栗喉蜂虎保护区。到了那里一看,只见在新修的街道旁,保留着一座富有乡野气息的小山。山体上有块断崖,这块断崖呈土黄色,并非岩石,而是由泥土与沙砾构成。泥壁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很多小洞,我一看就很开心,这正是栗喉蜂虎的繁殖巢穴啊!

    用望远镜一看,果然看到十几只栗喉蜂虎在那里逗留。有的停在附近的树枝上,有的在小洞口,有的在空中快速翻飞捕食昆虫,其高超的飞行技巧一点都不输于燕子,“蜂虎”之称果然名不虚传。很多热带鸟类以羽色艳丽著称,栗喉蜂虎也是如此。阳光下,每一只鸟都闪烁着鲜艳的金属光泽:背部、胸腹部与双翅是绿色的,飞翔时,又可明显看到翅下覆羽是橙黄的;尾羽则是蓝色的——中间还有一根针状的特别延长的羽毛。当然,作为其名字的来源,它们的喉部呈栗红色。

    每年4月下旬前后,来自南方的栗喉蜂虎抵达厦门、金门等地,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繁殖。5月下旬,正是它们来厦门没多久的时候,除了掘洞筑巢,鸟儿们正忙着找对象呢。雄鸟不辞辛苦地在附近捕猎蜜蜂、蜻蜓等昆虫,抓到虫子后就飞到心仪的“女朋友”面前,将美味用嘴递给“她”,大献殷勤。“女朋友”如果接受了礼物,就表示认可了这位“帅哥”作为配偶。

    而在河南信阳的董寨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江西婺源,我都拍到过蓝喉蜂虎。蓝喉蜂虎的身体轮廓跟栗喉蜂虎几乎一样,很明显的区别是,前者的头顶是栗红色,而喉部是蓝色的。在董寨,我看到,它们在溪流边的砂质土壁上钻洞营巢,在附近的田野中捕食。当时,一只刚捕到了蜻蜓的蓝喉蜂虎停栖在电线上,只见它把头一仰,轻巧地把蜻蜓抛了起来,然后张口接住,顺势吞下。

    2019年12月,在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拍到了蓝须蜂虎。那次,我在保护区里发现了一棵长满了果实的大树,它吸引了很多鸟儿来就餐。有一天上午,我刚走到这棵树旁边,就见到一只绿色的鸟从树冠中翩然飞出,停在旁边一株小树的枯枝上,背对着我,低头好像在吃什么东西。凭多年拍鸟的“职业敏感”,我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只蜂虎!

    当时,我的心不由得加快了跳动。吸一口气,稳稳地举起镜头,按下了高速连拍的快门。相机以每秒11张的连拍速度拍摄,因此尽管这鸟儿很快飞走了,但我已经把它抓拍了下来。果然如我所愿,是蓝须蜂虎!而且,它刚刚抓了一只蜜蜂在吃。稍稍有点遗憾的是,它几乎都是背对着我,只有很短的一个瞬间身子略微侧过来一点,让我拍到了它的所谓“蓝须”,即近似络腮胡子的蓝色喉部。几个月后,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章朗古村,我再一次拍到了蓝须蜂虎。

    关于名字中带“虎”字的鸟儿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吧。在此,祝广大读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如意、虎虎生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