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都体育馆。何岷松供图 |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有幸成为首都体育馆新闻运行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在比赛期间为馆内文字记者提供协助与服务。我是一名在宁波生活了15年的“新宁波人”,毕业于效实中学,目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斯洛文尼亚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这次志愿者工作,我充满了期待。 我的志愿服务岗位是文字混合区助理。专业地讲,混合区是场馆内运动员流线和媒体流线交叉的区域,亦即记者通过采访获得运动员第一手信息的区域。读者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上看到的有关冬奥会运动员的新闻,追根溯源来自混合区里记者和运动员之间的交流问答。由于记者们都希望获得最新消息,抢先发布有关运动员最新动态的稿件,他们在混合区里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混合区的良好运转,成为保障文字媒体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作为文字混合区助理志愿者,我便与混合区主管以及其他志愿者同学一同承担了冬奥会期间这项不可忽视的服务工作。 根据安排,我值下午班和晚班,一般从15点到23点。如果一天中最晚的比赛在23点以后才结束,我的工作时间也会相应顺延。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引导运动员进入采访点位,收集记者的录音设备,维持文字混合区秩序,进行混合区桌面及设备消毒工作等。 在冬奥会严格的防疫规定之下,我需要提醒文字记者每块隔板后仅站一个人,记者之间保持至少一米距离,并全程佩戴N95/KN95口罩。同时,我也会与各个代表团的陪同新闻官保持沟通,和上游的转播人员进行有关混合区实时动态的工作对接。 一周运行下来,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热爱。这份热爱一方面来源于新闻采访本身,在这里,我能聆听到运动员讲述从动作难度到家里宠物等包罗万象的话题。隔板一侧,记者们抛出有关运动员体育生涯和个人生活的各种问题;另一侧,运动员或开朗大方或略显拘谨地诉说着他们对比赛和训练的感受,并向记者们分享在北京的有趣见闻。 文字混合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沟通。当初来乍到的文字记者对混合区的布局和功能设计较为陌生时,我有义务向他们耐心解释赛事期间混合区的运行方式与各项规则要求。一些记者会向我们询问想采访的运动员的出场情况或抵达时间。沟通是文字混合区工作的一大要点,是志愿者、记者和运动员通力协作的关键,更是文字混合区在赛事期间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 作为首都体育馆文字混合区的志愿者,我将协助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冰上运动赛事的新闻运行工作。紧张的比赛安排意味着自己要面临诸多挑战,会有各种未知情况需要我和负责老师以及其他志愿者通力合作、共同解决。我也深知,作为东道主志愿者,我们应当向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记者、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 记者 王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