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福娟老人正在翻看自己的“生命故事书”。 |
“养老院非常暖心,把我一生经历都记录下来,还编成了一本书送给我,我真的是太感动了。”在镇海金生怡养院里,今年90岁高龄的金福娟把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书”放在床头柜的最显眼处,空闲的时候,她总会不由自主地翻阅,是朝花夕拾,也是忆苦思甜。 金福娟出生在贫民家庭,因为穷没钱上学。14岁那年,父亲去世,姐弟两人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 “为了讨生活,我16岁就到镇海久丰纱厂做工了,那时候工人地位很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才慢慢变好。195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省总工会的工人培训班,并光荣入党,留在了杭州工作。”虽然金福娟已经90岁了,但是她思路非常清晰,详细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过往经历。 从出生到就业,从结婚到生儿育女,“生命故事书”虽然不厚,但是金福娟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被一一记录下来,印在纸上。 “我的有些经历子女都不知道,他们也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的,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保存,一代代传下去,让后辈们珍惜现在的生活。”金福娟说。 目前,在金生怡养院里,有5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人收到了这本温馨的“生命故事书”,字里行间,不仅沉淀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 “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准备编辑‘生命故事书’,每两个护理员为一组,以访谈的形式,收集老人们的故事。”金生怡养院副院长李冬云说,随着老人年纪慢慢增大,记忆力也逐渐变差,就希望用笔把老人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也给他们的家属留下念想。 护理员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能写好“生命故事书”,李冬云专门请来了专家给护理员们进行写作培训。 “我专门列了一个访谈提纲,一共有15个问题,覆盖了老人的各个成长阶段。”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却困难重重。有些护理员听不懂宁波话,只能用手机录音后反复听,或者找宁波本地的护理员来翻译;有些老人身体不好,护理员要利用工作间隙,尽可能与老人多交流,挖掘信息。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生命故事书”付梓。 对于老人而言,“生命故事书”是一种回忆,但对护理员来说则是一次成长。 “我们也希望通过访谈,让护理员进一步走进老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过往,这样可以拉近老人与护理员之间的距离,让简单的护理关系,能够变成如同家人般的陪伴。”李冬云说。 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童肖雁 芦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