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们在村道捡拾垃圾。 |
【 开栏语 】 今天是3月1日,新修订的《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天开始施行,《条例》将每年3月定为全市志愿服务主题月,且在各项内容的制定上,增加了宁波地域特色、礼遇困难志愿者等内容。 当我们习惯了志愿者的付出时,却往往忽略了有一部分志愿者本身也是困难人群。即日起,我们将镜头对准这些困难志愿者。 一把钳子、一个垃圾桶、一把扫帚,2月25日下午,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丁董自然村的村道上,9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村民一路走,一路捡拾着垃圾。 这9名村民都是癌症患者,他们正在参加村癌症康复小组每月的志愿服务活动。 小组负责人患膀胱癌15年 带领团队成员积极面对生活 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叫夏邦明,今年78岁了。63岁那年,夏邦明发现自己得了膀胱癌,且是中晚期。 经历过6次手术,癌细胞曾经在膀胱内扩散;大儿子因开设电镀厂失败背了一身债;妻子身患颈动脉斑块,还因为多思多虑患了抑郁症,每年仅住院费就得好几万元……这些遭遇,并没有打垮夏邦明。他走出家门,带领小组的另外15名成员,锻炼身体、参加活动、做志愿服务。 “我跟老伴说,不要去想不开心的事情,比我们家更惨的,都在努力地过日子。如果老是待在家里、躺在床上,只会让自己更难过。我跟其他成员们说,我们已经得了这个病,那就要面对它,不用害怕,做做气功,练练太极拳,到外面做志愿者,能让我们的心态变好。人开心了,病也就好了一半了。”夏邦明说。 在成为小组负责人的这几年里,夏邦明带领团队成员们,每周五下午1点召开例会,大家聊聊天,分享最近的生活经历; 每月阳历逢“5”的日子里,小组成员到村里做志愿服务,不光捡拾垃圾,到河道里清理杂草、加入夜防队进行平安巡逻、宣传防疫等,也都是他们的服务内容; 每次聚会,夏邦明会引领大家做郭林气功、八段锦,用他们的话说,能疏通经脉,有利于健康。 令人欣慰的是,自2019年9月感染因膀胱癌引起的炎症后,夏邦明至今病情稳定,不仅没有再住院治疗,连癌细胞都没有了。 “前5次住院都是因为癌症、化疗等。2019年那次已经不是癌症的原因了,只是炎症,现在身体挺好的,我觉得就是因为我坚持运动,并且积极面对的原因。”夏邦明总结说。 在运动和做志愿者过程中 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小组成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其中身患肠癌、胃癌、肝癌的居多,且大多在处于中晚期,但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一是运动,二是做志愿者。 2016年底加入这支志愿服务团队的高阿四,当时罹患直肠癌。到了2021年,又发现得了肝癌,因病致贫。虽然身体情况不好,但他在和大家共处的日子里,心态乐观,坚持“只要还能动,就要把服务做下去”。 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高阿四捡拾垃圾、清理杂物、开展文明劝导;在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守小门、参与夜防巡逻和抗疫宣传。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一名特别积极向上的成员周伟国,无论是参与锻炼,还是捡拾垃圾,他都是最活跃的那一个。周伟国还是个“话痨”,主动向记者分享了团队里的很多趣事。 但事实上,他不仅身患重疾,妻子和女儿也是癌症患者,“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还在这个世上,就要开心地过每一天啊!”周伟国说。 疫情期间几次要求做志愿者 这支团队给大家带来了正能量 如今,大伙儿有了共识,团队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只要身体允许,都要参加。 记者采访那天,就有尚处于化疗期的人带病前来,还有放弃打零工赶来参加活动的。 从下午1点到3点多,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他们将丁董村村道上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完成了两套气功和太极拳的锻炼。虽然个别人员的动作因病情有些缓慢,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面对记者“累不累、能不能坚持下去”的询问,统一给出了答复:“不累、完全没问题!” 迎周村党总支副书记贺淑蕾透露,当初小组建立时,许多村民因为自己得了癌症,羞于开口,在向村里报备时还一再叮嘱工作人员不要向别人透露,“那时候我得求着大家来加入。”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支团队的存在,也听说了团队带给成员们的好处,虽然不幸身患癌症或重大疾病,但都会要求主动加入。 “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疫情发生期间,夏师傅几次三番联系我,申请让他们加入值守村里卡点的队伍。考虑到一次值守就要好几个小时,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我说什么也不敢同意,但最后拗不过他们的执着,答应让他们参与疫情宣传的工作。大家就手持大喇叭,在大街小巷里提醒村民们,注意防疫,不要聚集。”贺淑蕾回忆道。记者 朱琳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