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启动在即
河姆渡文化
如何借东风
申遗

河姆渡遗址

余姚河姆渡健身步道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

重点建设项目(建议)

    本报记者、国研东海分院研究员 陈旭钦

    刚进入2022年,新华社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我国将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对此,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在深入调研后建议:宁波应迅速抓住这次“国家推手”的契机,巧打长江流域文明发祥地河姆渡文化和“长江龙头龙眼”港口城市的品牌,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先行探索,尽早成为与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交相辉映的重大地标节点,借此东风加快河姆渡文化申遗节奏。

    众所周知,长江与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正因为河姆渡文化的重大价值,它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图上划下浓墨重彩的标记。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旨在激活长江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可先行探索一批标志性建设项目和重点建设示范区。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涵盖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浙江等13个省区市。而其中涉及宁波区域的河姆渡、三江口、北仑港,无疑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中的地标节点。

    河姆渡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是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荣誉。加快推进河姆渡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将带来巨大的有形价值和无形资产。

    首先,申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全方位的宣传良机,提炼、塑造宁波的独特魅力。其次,“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旅游景点”是文化旅游业的“黄金组合”,将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宁波。尽管申遗有成本,但要有“算大账”的理念。10多年后若申遗成功,则是一张含金量最高的世界级名片,所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申遗成本。第三,利用“文化根脉”认同推动国际交往,强化世界各国人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寻求多方合作,不断扩大宁波“朋友圈”。

    对此,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建议:

    整合资源,加快宁波史前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深挖长江中下流地区文明起源的历史资源,突出河姆渡文化品牌。当前,应精心策划、实施、报道井头山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利用海内外媒体力量,用更加开放的理念进行考古,边考古、边现场实时报道。利用AR、VR、MR技术、全息全时技术,面向全世界直播。

    整合余姚河姆渡、井头山、田螺山、施岙以及江北傅家山、八字桥、胡坑基等遗址资源,把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的“重头戏”之一,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科研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宁波史前文化遗址群保护利用示范区。

    统筹资源,推出研学精品线路,实现资源联动、品牌共享、游客互导、市场共通,加快河姆渡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节奏。

    叠加联动,建设宁波标志性“文旅金三角”

    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同时,联动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余姚河姆渡、江北慈城、慈溪上林湖三大片区发展(姚江谷地及四明山余脉翠屏山一带,南北宽6公里-8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建设宁波标志性“文旅金三角”,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韵、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海丝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建议在宁波“文旅金三角”区域内规划建设一条申遗大道。从杭甬高速公路河姆渡遗址(大隐出入口西侧2公里左右)穿越姚江隧道,从遗址博物馆沿现有公路经罗江村,一路向北跨慈江和杭甬铁路,至S61省道井头山遗址。再从三七市镇沿三皇线公路一路向北,至上林湖越窑遗址。这条申遗大道全长约30公里,串联起河姆渡遗址、井头山遗址、田螺山遗址、施岙遗址、慈城古县城、上林湖越窑遗址、鸣鹤古镇。建议筹建中的杭甬城际铁路三七市站更名为河姆渡站,选址调整在原叶家站位置,便于河姆渡文化传播。

    提升改造余姚、丈亭、河姆渡、慈城、半浦、高桥、大西坝等运河古镇、古村文化景观,推出“宁波市区-梁祝文化公园-大西坝古村-半浦古村-句章城遗址-河姆渡遗址-丈亭-余姚”运河水上旅游专线和两岸骑行绿道,串联整合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长江、大运河与海丝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在“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智造+金融+农业+商业”等领域,激发叠加效应。

    赓续文脉,擦亮“长江龙头龙眼”宁波名片

    整合河姆渡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青瓷文化等文化遗产资源,以点带面,轴线发展,赓续宁波城市文脉,擦亮“(长)江(东)海交汇文明起源地”和“海丝之路启航地”两大文化金名片,打造长江与海丝文化带相结合的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加快建设河海博物馆,筹划兴建中国东海博物馆,打造“长江龙头龙眼”宁波港口城市品牌。借助奥运会表演项目龙舟赛事的影响力,推广羽人竞渡“中华龙舟文化运动起源地在宁波”的IP,在东钱湖筹划兴建中国龙舟文化博物馆,成为龙舟文化传承休闲体验地。整合宁波港口和工业遗产资源,让“工业锈带”变为“城市秀带”。

    精准定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的建设目标,打造长江文明之源的传承园+产城融合的产业园+满足美好向往和追求的生活园。打造“港口-产业-城市-文化”融合创新发展闭环和内生驱动力,推动宁波发展的动能更新、功能更新、内容更新、形态更新。

    分三步走,整体赋能全面提升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阶段(2022-2024年):资源整合,启动规划,初步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建设框架,一些重大标志性项目启动规划设计。

    第二阶段(2024-2026年):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建成一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标志性成果。河姆渡遗址-市区三江口段实现旅游通航。

    第三阶段(2026-2030年):品质提升,优化发展,全面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实现全覆盖。

    创新机制,统筹推进要素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在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建议成立宁波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制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建设方案》,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要素保障、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

    建议设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并予以资金保障。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对涉及宁波的长江文化遗产研究、非遗文化传承等成果予以奖励。积极申报并争取基础设施公募基金REITs试点,鼓励宁波国有、民营企业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宁波片)建设与红利分享。探索开展PPP项目试点,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和可持续化。

    在生态保障方面,严格空间环境准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政策,推动建立系统性的政策保障体系,面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创新开发等重点环节,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