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艺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钱湖二灵寺发现清初诗僧墓塔

“塔主”德介禅师曾主修《天童寺志》

德介墓塔。鄞州区文保中心供图

    记者从鄞州区文保中心获悉,日前,东钱湖二灵寺内发现一处禅师墓塔,经考证,“塔主”为明末清初著名禅师德介,曾主修十卷《天童寺志》。

    德介还是一位诗僧,与当时宁波的一些文人雅士如姜宸英、周容、闻性道、黄宗炎、李杲堂、万斯备等交流甚广。据悉,天一阁还藏有伏跗室旧藏的德介诗文集《杖头吟》《竹窗集》钞本。

    经重新考证被发现的“塔主”

    据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僧人墓塔塔柱刻有文字“清于石介禅师塔”, 背面刻有“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因位置较高,从下面看,“石”“介”二字清晰,所以,此前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叫“石介”的僧人塔。

    近日,东钱湖文物重新划归鄞州区文物部门管理后,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在对东钱湖文物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时,爬到塔边,看清文字,认为此墓塔安葬的僧人并不是此前所说的“石介”,而是一个叫“于石某介”的僧人。

    据介绍,旧时僧人出家后,剃度师一般会给徒弟起两个名字,即法名和字号。法名和字号连用时,就由这两部分组成,一般为四字,前两字为字号,后两字为法名。如曾在阿育王寺舍利殿燃指敬佛的八指头陀,其称为寄禅敬安,寄禅为其字号,敬安为其法名。

    僧人圆寂后,在塔上刻姓名时,容易把辈份省去,只刻字号和法名中的第二个字。因此,这位僧人的全名应该是“于石某介”,“于石”是字号,“某介”是法名。按例,同门师兄弟的法名第一个字都是一样的,类似于辈份。

    最终,文保人员确定这个名字应该是“于石德介”。

    致力于文化传播的著名禅师

    德介,字于石,号竹窗,又号默斋,鄞县人,俗家为明代布政使参政张琦后人,年少时出家于东村延福寺,他的师公是宁波府城隍庙前寿昌寺的住持菊窗恩璇。

    菊窗恩璇为天童寺住持山翁道忞弟子。山翁道忞之后,其弟子远庵本伴、山晓本皙都曾任天童寺住持,这期间,德介曾担任天童寺“书记”多年,主要负责寺院中文化、教育、宣传工作。

    据《天童寺志》记载,东钱湖二灵寺最初为庵,后改建为塔院,历史上多次毁建,明永乐年间归属天童寺管辖。康熙二十年(1681),时任天童寺西堂的德介重建二灵寺,次年重建二灵山房,对二灵寺的振兴起到了关键作用。

    德介还是个有文化的僧人。天童寺历史上曾修过多版寺志,现存最为详尽的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刊行的《天童寺志》,共十卷。这一版寺志最初曾请遗民士人闻性道编修,但闻性道只在最初参与寺志的编辑,不久便因撰写《鄞县志》而离开。天童寺住持山晓本皙遂委派德介继续编写,耗时24年。据后人判断,实际上这部寺志的主要内容都是由德介完成的。据查,德介不仅修了《天童寺志》,还修过《翠山寺志》《保庆寺志略》,是天童寺历史上致力于文化传播的著名禅师之一。

    在判断文物价值时,鄞州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此墓塔四周有低矮的围墙,墙上有石质压顶石,中间为一座底面呈六角形的卵型塔,清初僧人墓塔保存如此完好,并不多见,此塔对于研究僧人卵型塔的演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李本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