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湖”宋韵·全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文传韵 石刻留痕

——盘点宁波“三湖”宋代遗存

宁波“三湖”中的宋韵文化遗存。@甬上文化传播力研究院 制图

水则碑。记者 顾嘉懿 摄

钱湖“青绿”。记者 胡龙召 摄

南宋石刻公园一角。记者 顾嘉懿 摄

    月湖

    “十洲”韵事传古今

    月湖,被称为“浙东邹鲁、江南明珠”。可以说月湖的文学气质全面形成于宋,发展于宋。

    从唐贞观到宋初,月湖一直作为城市蓄水湖而存在。第一个有史记载在月湖上营建“景观”的人,名叫钱公辅,是北宋明州知州。他在柳汀之上建了一座众乐亭,延请包括王安石、司马光在内共15位北宋文坛及政坛领袖,为这座亭子写了20首诗,帮助宁波的月湖首次在“中枢”扬名,也开启了诗化月湖的源头。

    北宋元祐八年(1093),明州遭遇旱情,知州刘淑及继任者刘珵以工代赈,疏浚月湖,“环植松柳,复因其积土,广为十洲”。完成这一工程的刘珵留下《咏西湖十洲诗》,一洲一诗,状物写景,十洲之名由此形成。这组诗得到了舒亶、陈瓘、王亘三人的唱和,构成月湖诗歌创作的第二波高潮。

    随着景观的美化,两宋时期,宁波多个世家大族择居月湖之畔,史氏、楼氏等均在其中。史氏后人史守之曾以芳草洲上的碧沚为别业,藏书读书,并延请“淳熙四先生”中的杨简、袁燮来碧沚讲学。今芳草洲有1997年所立的“杨文元书院遗址碑”。

    除了杨文元书院,两宋月湖还存在着诸多书院,如松岛上楼郁讲学的“正议楼公讲舍”,竹屿上袁燮授课的“城南书院”,竹洲上沈焕、沈炳、吕祖俭开讲的“竹洲三先生书院”等,都是两宋宁波的主要书院。月湖学风历代赓续,今竹洲之上的宁波二中,是为承续书香的“活化石”。

    月湖可供寻访的宋代遗迹,还有菊花洲上的水则碑亭。此碑最初由南宋丞相吴潜立,系古代著名水利设施,用以观测城内河道的水位。现存两块“平”字水则,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仍在原址、基本维持原貌的水则碑。

    菊花洲另有今人复原的高丽使馆一座。1999年,为配合宁波月湖景区的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者在菊花洲发掘了近1500平方米的遗址,清理出宋代建筑基址和都酒务作坊等遗迹,与宝奎巷史氏故里相邻。今天的“高丽使馆”“明州厅”“高丽厅”等展馆内,展示了大量宋代明州与高丽往来的历史资料,为一处月湖“海丝”史迹陈列厅。高丽使馆另有两块“宋徽宗御笔碑”复制品,所述内容与楼异主政明州时所处理的对高丽外交事务相关,碑文用瘦金体书写,史料性强,宋碑原物现存海曙区集士港镇广德庵。

    东钱湖

    石刻风采独一份

    碧波荡漾、山水氤氲的东钱湖是“三湖”之中保留宋代遗迹最多的一个。藏身山林深处的南宋石人石马护佑了这片土地数百年,位于钱湖“秘境”的二灵塔、韩岭的庙沟后石牌坊、史弥远墓道桥、史浩神道碑,皆为原汁原味的宋代旧物。建成多年的南宋石刻公园更是东钱湖一处成熟景区,随着宁波宋代“石造”文化的影响力远及东亚。从文旅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上来说,东钱湖得天独厚。

    依路线而言,东钱湖现存宋代遗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片区。一是下水片区,集中在“十里四香”周边,包括下水忠应庙(王安石纪念馆)、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通向二灵寺和二灵塔的钱湖“秘境”步道等。此外,下水村的官驿河头当下正在积极打造宋韵“理想村”项目,基本框架已现雏形。

    二是上水片区,包括南宋石刻公园和位于今康得思酒店内的东钱湖上水岙窑址。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东钱湖青瓷烧制史并不逊色于上林湖,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当时属于越州的上林湖窑址已趋没落,而属于明州窑区的东钱湖,青瓷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要高于上林湖。迄今,环东钱湖周边,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过十几处窑址,从出土瓷片看,不少纹样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外销瓷的代表。

    南宋石刻则是东钱湖最具代表性的宋代遗存。南宋史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创下辉煌的家族史。因南宋王朝不设地上皇陵,东钱湖“下皇家一等”的史氏墓葬石刻群,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中国石刻艺术史的一段空白。2007年,来自东钱湖的“文臣武将”曾作为“使臣”走出国门,在宁波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过程中作为宁波的“代表”之一,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文化使者。

    另一片区为韩岭片区。作为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韩岭的历史远及唐代。宋时,这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韩岭市”,丞相史浩曾在长诗《东湖游山》中写道:“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今天的韩岭后山,保存着一座南宋庙沟后石牌坊,与五乡的横省石牌坊同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仿木构石牌坊,其制作之法可与《营造法式》相对应,常吸引建筑爱好者“打卡”。

    此外,还有一批从东钱湖出发、保存在日本的南宋艺术瑰宝《五百罗汉图》也值得一提。南宋时期,这批绘画由东钱湖惠安院僧义绍劝募,共计100幅,经日僧携至日本,现存94幅。1894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首次展出中国绘画,即为其中44幅,自此开启西方世界对中国绘画长达百余年的关注和研究。2011年,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现存《五百罗汉图》中,48幅带有泥金铭文,详细记录了当时信众所处的地域、身份、供养目的、劝募僧人和画工姓名,构成一幅生动的南宋东钱湖周边民众生活图景。

    今天东钱湖镇高钱村宝佑桥下东岸,有一条驳岸石,镌刻着宋崇宁年间《宋惠安院僧怀实施钱造桥记》,明确点明“青山惠安院”字样。这条驳岸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应有一席之地,它的存在是惠安院这座供奉过煌煌百轴罗汉画的宋代寺庙,跨越近千年时光留在四明大地的珍贵孑遗。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