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三湖”宋韵·全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文传韵 石刻留痕

——盘点宁波“三湖”宋代遗存

慈湖与湖心堤。记者 顾嘉懿 摄

普济寺北宋佛台飞天石刻。

记者 顾嘉懿 摄

月湖春色。记者 刘波 摄

    宁波“三湖”,指的是慈湖、月湖、东钱湖,自古至今均为风景佳绝处。巧合的是,当我们在甬城寻找宋风流韵时,发现大量的人文史迹都围绕“三湖”分布传衍。

    慈湖,南宋之初诞生了“四明学派”著名心学家杨简。他师从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甚至连“慈湖”之名都是因他的号而改。月湖,被称为“浙东邹鲁”,两宋时期书院林立、人文昌炽、世家云集,当年的雅事、联句至今传为美谈。东钱湖,是南宋石刻的主要集中地,湖边的石塔、石桥、石牌坊、石窟、石碑,大都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坐拥全省稀有的文旅资源。

    当我们盘点“库存”,一张古今交融的宁波“三湖版”寻宋地图徐徐展开。

    慈湖

    山清水幽宜读书

    慈湖,位处慈城之北,阚峰之下,相传为唐开元间慈溪县令房琯下令开凿,以利农事,迄今已逾千年。

    慈湖旧名“阚湖”“德润湖”“普济湖”,均与三国时期寓居于此的吴国大儒阚泽(字德润)有关。慈湖之北原有一座大寺普济寺,系阚泽舍宅而建,为浙东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普济寺虽已不存,然遗物仍在——一座唐代经幢今立于保国寺天王殿前;北宋佛坛上的飞天、金刚石刻分藏慈城孔庙崇圣祠与宁波博物院;一块北宋元祐七年(1092)的《明州慈溪县普济寺罗汉殿记》碑也在崇圣祠中。

    悠悠湖水在南宋孕育出一位著名学者、“淳熙四先生”之一杨简(1141-1226)。受东汉董黯汲水奉母的孝子故事影响,杨简自号“慈湖”。其人师从陆九渊。我国心学一脉,“陆王”齐名,王指的是王阳明,陆便是陆九渊。而杨简正是陆氏心学在南宋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晚年,杨简在慈湖之北的谈妙涧旁筑室,自名“谈妙书屋”,作为退居讲学之所。在他去世约40年后,主政庆元府(今宁波)的沿海制置使刘黻将杨简故居改作慈湖书院,使书风不绝。慈湖书院在800年间屡圮屡复,王应麟、全祖望等都曾为之作记。1902年,由乡绅陈屺怀、关维震、冯君木等发起,在书院原址创立新式学校——慈湖中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慈湖中学,至今,已建校120周年。

    今天的慈湖中学,存有三块碑记,其中有一块“双面碑”。正面刊刻南宋1260年前后的《慈溪县孙孝子祠记》,碑阴是王应麟撰文、1292年刊刻的《重建慈湖书院记》。在这篇1000多字的记文中,王应麟概述了杨简学说,并对后学提出希望,实为今日慈湖最重要的一处金石遗存。

    2011年,慈湖中学校友孙庆云捐资250万元,在慈湖中学内原址重建“谈妙书屋”,现为该校校友会活动场所。在慈城孔庙崇圣祠另存1937年的《重建谈妙书屋记》碑。

    作为地方名胜,慈湖之上有湖心堤,堤上有桥有亭,相传为普济寺僧于宋时构筑。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载,堤上之亭旧名“清音”,1108年,县令唐昌期将之更名“涵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一位县令胡观澜在湖心堤上重建六面重檐,12根石柱承托亭顶的攒心式廊亭,为缅怀杨简,命名为“师古亭”,意为师古法今,向先贤学习,为民众造福。该亭留存至今,为往来游客提供一方歇脚、纳凉之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