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山堰 |
|
入选浙江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的姚江大闸英姿。 |
如今翻开日历,除了元旦、五一、国庆、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外,我们还会看到诸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世界哮喘日、世界睡眠日等纪念日,内容堪称包罗万象。然笔者以为,在五花八门的纪念节(日)中,以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到28日的中国水周为最,这是因为该节(日)的相关对象——水,是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全部生命!我们每个人从懂事起,都应对水予以足够的尊重…… 我们来看阿拉宁波的历史实例:史载,唐武德四年(621),当时的中央政府置鄞州,设治于三江口,这是宁波建州之始。可惜仅4年,鄞州就被撤,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里供水问题没能完全解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在鄞江镇设州级建制,唐长庆元年(821),州治再次设于三江口。此前虽有王君照、陆南金和储仙舟分别修缮疏浚了小江湖、东钱湖和广德湖,但均未能有效地解决明州城的供水问题。直到唐太和七年(833),王元暐主持兴建修筑了它山堰,把樟溪水流引到城内的日月两湖,并沟通城内河网,城市用水得到保障后,明州城才从此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宁波城发展历史表明,水危机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人类所以要逐水而居,本质上就是要规避水危机。 知道笔者退休后在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帮忙“研究”,有多位朋友问起过同一个问题:“阿拉宁波,江南水乡,怎么可能会是缺水城市?”其实这个问题笔者自己也多次想过,于是找资料,请教业内人士,有点一知半解,就试图为朋友们解疑释惑来了。 一座城市缺不缺水,并不是由我们自己主观感受来定义的。住在城市的人们,不像在农村地区,家门口有小河小溪,如连续多天不下雨,就会出现干涸,会有直观感受。现在城里住宅小区都有自来水,且有稳定的水压,家里的水龙头一打开,流水哗哗的,那我们肯定无法认同缺水城市的说法。倒是前年因缺少台风带来的雨水,特别是下半年持续多日无雨,致使不少水库见底,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了限时供水,才让“缺水城市”露了一下原形,很让我们紧张了一阵子。 那怎么来理解认识“缺水城市”呢?所谓的“缺水城市”,是指该城市特定区域内,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足。对此,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联合国相关组织认定的城市缺水标准: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3000立方米的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则为极度缺水。对照上述标准,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由于人口的高度集聚,号称江南水乡的浙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又比全国人均低了20%,略多于1700立方米,更有甚者,据《宁波市水利志》载:宁波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0.36亿立方米,按最新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仅为885立方米……毫无疑问,对照前面标准,宁波已经进入重度缺水城市的行列了! 这里有一个基本概念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需特别强调说明一下。这个水资源既非自来水,也不是河网水,说句大白话,宁波城市水资源的主体,就是天上落到宁波陆域的雨水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