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做往年,哪有时间像现在这样坐下来和你们聊。”4月1日上午9点半,在位于余姚梁弄的余姚市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园区工作人员徐招青对着烈士墓轻声低语。 受疫情影响,除三年新墓外,今年清明期间我市线下祭扫活动暂停,但徐招青和同事们的工作并未因此按下“暂停键”,日常的清理、维护,各种来电咨询……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我当过12年兵,现在守护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是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是刻在我生命里的感情和使命。”徐招青说。 线下祭扫按下“暂停键” 对烈士的心意未“暂停” 尽管园区暂不对外开放,但徐招青还是和往常一样,早上7点半就已经从余姚城区的家中赶到园区,换上迷彩服,拿上扫帚和簸箕,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山脚停车场到山顶革命烈士纪念碑,共有7层台阶319级石梯。清扫一次,耗时超过2小时。“最近樟树落叶多,每天下班前还要再扫一次。”徐招青说。 从喧嚣到冷清,徐招青并未因此有半分松懈,甚至更加认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将菊花一支支扶正、摆齐,“日常工作虽然琐碎,但这是我为革命烈士尽一份心。” “我们都是战友, 这是镌刻在骨子里的感情” 为革命烈士尽一份心,跟徐招青的经历有关:18岁那年,一直想当兵的他如愿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在部队一待就是12年,从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品行佳、素质强、业务硬的军人。 2014年11月,三十而立的徐招青转业回到家乡余姚,到园区工作。刚开始,身边的家人、朋友不理解:那么年轻,还在部队学过修雷达指挥仪的技术,为何会做出如此“特殊”的选择? “在部队那些年,我深受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熏陶,备受革命烈士精神的鼓舞。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我们都是战友,战友之间的感情,是一种镌刻在骨子里的感情。”徐招青说。 一眨眼,徐招青在园区工作已经9年了,他也从三十而立迈向四十不惑。从事着一份在外人看来普通、琐碎,甚至不起眼的工作,可他却始终不改初心——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我们当兵的人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求地位高,但求有贡献。”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章雪文 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