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自由的心灵选择美妙的旋律

——《古典乐的慰藉》读后有感

清宸

    近年来,讲解如何聆听、理解古典音乐的书籍是越来越多了。我闲来无事时,也读了几本,确实各有侧重,各具风貌。然而作为读者,其实我们最注重的还是这类作品的“实用性”——起码读了这本书,我们是否真的能离西洋古典音乐更近一步呢。

    《古典乐的慰藉》不是一本十全十美的古典音乐入门读物,不过它的方向很正确。它把握住了“一个不懂西洋古典音乐”但又“希望了解西洋古典音乐”的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教导你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有多么灵动美妙吗?是告诉你巴赫的作品在古典音乐史上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吗?是让你明白歌德的诗作《魔王》,为什么竟是通过舒伯特的同名叙事曲,才得到久远传播的吗?都不是!每一个人获得知识,都需要先开启大门,而后寻到路径,再循序渐进。而了解西洋音乐,我们中国人还会遇到一个几乎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旋律大多是线性的,而西洋古典音乐是织体状的,中外爱乐者理解音乐的思维迥然不同。况且就人性特点而言: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们往往缺乏兴趣。所以一本好的古典音乐介绍书籍,不仅要引导读者去理解相关知识,还得兼顾读者在求知过程中,是否能保持住足够的兴趣。

    无怪乎该书的副标题为“从耳朵到心灵的聆赏入门”。只有让读者发现了古典乐所能带给人的听觉之美,人们才会主动去感受其内涵的艺术广度和深度。《古典乐的慰藉》就此开始了它别具一格的“循循善诱”。它开始“自问自答”了:什么是音乐?听音乐听的是什么?哪些音乐属于古典音乐……之后,该书又因势利导,告知你音乐中有节奏,有旋律,也有情感。节奏是生命的律动,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情感是作品所要进行的终极表达。接下来,《古典乐的慰藉》让读者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曲家,你觉得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你会用怎样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就引出了作曲家们的“三板斧”:反复——古典音乐惯用旋律的反复来加强作品深入人心的力量感;对比——很多优秀的乐曲中会被刻意设立起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变奏——从主题到变奏,再从变奏到交响,古典乐的场域不断得到拓展。待读者理解了这些,古典乐的各色乐器纷纷展现自身特色。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适时提出了“复调”“织体”等概念。

    全书最后,简要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包括那些重要的音乐大师,像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马勒等。当然了,这么一本称不上多么厚重的书籍势必无法将所有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一蹴而就地传授给读者,但它能让一个有心步入古典音乐欣赏殿堂的读者,迈出踏实、稳健的第一步。

    (《古典乐的慰藉》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0月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