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报告文学《万家灯火》插图。 |
近日,著名作家徐鲁、高级记者杨静雅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万家灯火》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后,引发了文学界的热烈讨论。 孟繁华、贺绍俊、翟业军、南志刚等十余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对该作品进行点评和推荐,认为作品视角新颖,构思别致,叙事由小见大,呈现了“爱心之城”背后那份专属于宁波的动人底色。 甬江两岸扑面的春风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表示,《万家灯火》犹如“甬江两岸扑面的春风”,令读者品之温暖如春。 它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代宁波人的道德和精神风貌。甬江两岸古风犹存,仁者爱人人恒敬之。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宁波人用默默的言行书写了太多美好的故事。“‘万家灯火’,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平安和人间烟火的意象。用这个意象来表达宁波人的爱心,恰如其分。” 达到“苦心经营的随便”的审美境界 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力君表示,书中娓娓道来的每一位普通人的言行举止,饱含了创作者的巧思和用心。 作者选择了串珠式的叙事结构。每一章都是通过事件展开相关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细节描摹和氛围营构。集中完成事件的讲述后,在结尾处留下与下一章节连接的叙述元素或引子。淡化因果逻辑关系,选择自然过渡的叙述方式,接近于“生活流”的叙述结构,达成了“苦心经营的随便”的审美境界。 爱是爆裂,爱是交融 读完《万家灯火》,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被一群“宁波好人”的爱心所打动,他发出了关于“爱”的三连问:他们的爱是可能的吗?这样的爱从何而来?缘何而生? 在翟业军看来,“宁波好人”的根本特点是“去我化”,无论是“顺其自然”“顺顺”“然然”等化名,还是“毛衣奶奶”“钢琴奶奶”“宁波妈妈”之类的名字,他们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也不是具象化的个人,而是凝结成一个能抹去所有泪水、包裹一切伤痛的“大我”。“宁波好人”爆裂了自身,用无我之我去爱,从而与被爱者交融在一起。“万家灯火”这一意象,说的就是此人与彼人、此灯火与彼灯火的交融。 爱的汇聚,善的共济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宁波好人”?首先,爱是能够“传染”的;其次,爱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另外,爱是持续不间断的。看完《万家灯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绍俊给出了他对爱心宁波的观点。 作者知道,讲述这样的故事,只需以朴实的文字将人物和事件的原初形态呈现出来,便能传递感人力量。“读了这本书,我对宁波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宁波人不仅能赚钱,而且会‘花’钱,善于将钱‘花’在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导人向善的有德之言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志刚认为,《万家灯火》聚集宁波人用善心善言善行点亮万家灯火的典型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善育人,以情感人,导人向善。 全书文字朴实无华,叙述真切自然,直击读者心灵,“子曰:有德者必有言。《万家灯火》诚为导人向善的有德之言,相信这样一部非虚构作品能够感动人心,以其艺术感染力彰显当代慈善精神,唱响爱与生命之歌。” 于万家灯火中见天下文明 浙江财经大学文学院院长周保欣认为,该书聚焦的是宁波那些“慈者”与“惠者”的故事,而其全部命意,就在书名“万家灯火”里,作者从不同的社会层面,写出了形形色色的“慈者”与“惠者”形象。 《万家灯火》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在写人方面的成功,另外就是善于选材。“全书虽由几十个不同的人物构成,但因为其中流淌着城市史的特色,故而亦可视作宁波这座城市的精神画像。” 爱心城市的“清明上河图”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认为,《万家灯火》通过记录一个个动人的慈善公益故事,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乐善好施的宁波市民群像,绘制了一幅爱心城市的全景图卷。 《万家灯火》是一幅散点透视的民情风俗图卷。各色爱心人物的身影与故事,流淌着真诚朴素的情愫,体现出互助共济的氛围。作者的叙写不是平面化的,而是人在画中的精神游历。“‘清明’是清洁而明净的人心、生活,是生机勃勃的人间气象,以书喻画,《万家灯火》可谓爱心宁波的‘清明上河图’。”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午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