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成为共富路上“靓丽风景”

东钱湖水上巴士启动夜游模式。通讯员 张熙 摄

    “五一”假期,你去哪儿旅游了?记者发现,颜值高、人气旺、节事多的宁波乡村旅游堪称假日“顶流”,也成了共富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乡村旅游成假日“顶流”

    “桑果熟了,多数人都是冲着这一口来的!我们还新增了制陶、露营、烧烤等项目,丰富大家的乡村体验。”天宫庄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桑果成熟,该景区30万平方米采摘基地已经全部开放,为期一个月的乡村旅游节事——第十九届桑果文化节于“五一”期间开锣。

    节事活动已然成为宁波乡村旅游市场上的一抹亮色。这个“五一”,在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地象山半边山度假区,组织了一场“共聚半边山 五一沙滩运动嘉年华”,亚运沙排王挑战、指压板跳绳、点球大战……游客在沙滩上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在鄞州,咸祥镇以“航空营地”为露营基地,配套相应的房车及露营设备,游客在此共度“海边露营时光”;在江北,达人村上演300亩面积的“田园星空秀”,在城市北郊点亮梦幻奇异的各色灯光,为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作为乡村旅游“热门地”,假日里的东钱湖畔如期迎来人潮。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自4月30日起,东钱湖文旅集团正式投用南岸线电动观光车,从水上乐园至韩岭游客中心,途经钱湖居·一帆,实现了无缝接驳。同时,水上巴士增设小普陀景区及韩岭老街之间的对开班线,进一步缓解了韩岭区域停车难的问题。

    202项文旅节事助力引客

    文旅市场上,节事活动堪称一大“引流神器”。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各乡镇和文旅部门、企业积极响应,组织推出各类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共计202项,包括美食类、采摘类、赏花类、民俗类、音乐类、康养类、运动类、休闲类、亲子类等9大类。

    这其中,乡村旅游元素占据半壁江山。正是江南好风景,看罢宁海桑洲的油菜花、宁波植物园的浪漫樱花,市民游客还可以去“象山东旦海滩帆船嘉年华”提前感受亚运氛围,走进“北仑海洋民俗文化节”感受非遗与海岛文化的融合,去慈溪品尝“人间至味”杨梅,去“四明山氧气音乐节”感受“天然氧吧”的清新魅力,去奉化溪口打卡“沉浸式民国风情演艺秀”……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旅消费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宁波文旅节事活动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并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大大小小的“节”或活动,繁荣文旅市场,助力提升旅游综合消费效应,共谱“共富曲”。

    “全域大美”走向“共富大美”

    随着乡村全域旅游“大美画卷”全面展开,宁波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向共同富裕示范区转型升级。

    据了解,今年3月,全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复核验收工作结束,奉化大堰、象山茅洋、宁海前童、镇海九龙湖、北仑春晓5家单位复核结果为优秀;江北慈城,海曙龙观,余姚鹿亭、大岚,象山黄避岙等14家单位通过复核验收。

    它们究竟有何特色?记者从象山茅洋乡获悉,目前茅洋已建成“山、田、海、水”四大主题乐园,重点形成海景玻璃栈道、乡村欢乐世界、滩涂赶海乐园三大核心景点,背后得益于当地不断优化提升全域旅游、集体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公司、村民、金融的众筹发展模式。眼下,年均旅游直接收入10726.35万元,年均增长13.7%;带动当地居民就业583人次;带动农特产品年均销售额2200万元。

    风景变“钱景”,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湖边桥“3D壁画”、后畈“缸瓦”、谢界山“宿集”……漫步奉化大堰,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愁乡韵。据介绍,当地以“生态环境教育”为路径,推动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体育休闲、数字科技等产业融合,计划到2025年建成生态环境教育完整产业链,努力让生态价值在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效能最大化。

    迅猛发展的宁波乡村旅游,正在为“共富”增色添彩。

    来自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就业人员8万人,同比增长15.6%,占全市农村从业人员的21%。下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出台《宁波市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2年-2026年)》《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评定规范》《宁波市乡村旅游目的地运营团队服务评价规范》,全面开展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培育乡村旅游运营团队,全面建成生态底色美、乡愁古韵浓、产业集聚度高、富民效应强的品牌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形成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

    记者 谢舒奕 通讯员 纪庆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