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丽宏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即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需要野人“星期五”的陪伴。一个人的朋友中,不能缺少书籍,读书会为心灵搭建一个安稳的去处。 读书如交友,“眼缘”很重要。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互相间便被吸引,似曾相识,心生愉悦,这是眼缘。一个人遇到一本书,粗粗一浏览,便生故人相见之惊喜,这是人与书的眼缘。这缘分,可能是惊鸿一瞥,也可能会永久地相看两不厌。 但这些都不足以准确判断一本书的优劣。有些书,正像托尔斯泰所说:“只是一些散发着懒散气息的作品,其目的是取悦同类的懒散……它什么也没有告诉人们,因为它漠视幸福与痛苦。”所以,即便眼缘不错,也就算了吧。只有那些边读边引你深深思考进而琢磨不已、引你超越自我进而发现真相、引你攀向高处去瞭望广袤精神疆域的,才是不错的书籍…… 对一本书的感觉和印象,来自于方方面面:作者来历、装帧设计、书名目录、序言后记……而真正让你安静入境、如面如晤的媒介,还是行文语言。人有千面,物有万象,语言,是一个人内心的外显。不同的语言风格,映现不同的学识、气度和品位。它们有的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有的抽象晦涩,博大精深;有的清丽婉约,行云流水;有的机锋抖擞,痛快淋漓;有的一招一式以细微见长,有的煽情造势尽显磅礴大气…… 茫茫人海,总有一个人与你的语风相近,凭此接近,去做灵魂的对话者;煌煌书架,总有一些书籍可抚慰心灵,做你内在成长的引路人。 是的,只要你读,总会遇到。 读书如交友,情趣很养人。世界上高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高尚而有趣的人,不太多。高尚的人令人敬畏,有趣的人使人欢喜;高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结交愈久,芬芳愈醇。每一个高尚而有趣的人,就是一本高尚而有趣的书,而每一本高尚而有趣的书,背后都有一个高尚而有趣的人。读这样的书,就是游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那里洞开着无穷尽的人格风光:幽邃致远的理性深潭,郁郁葱葱的故事森林,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峦,冷暖交织的人生况味……轻盈与厚重的,浓艳与孤绝的,凄美与壮烈的,参差交错,一咏三叹,百转千回。万马军中举头望月,清冰之上盛开牡丹,其间是人生的大热爱、大悲喜、大荒凉与大庄重。 这样的书里,往往影影绰绰站立着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介斗士,他或她,在人生的命途上,总是在扑腾着一颗良心行进。与之同行、对话,是难得的机遇。沐浴着他的思想,你会感到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一个人有这样的书籍为伴,他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试想,与李白花间“一杯一杯复一杯”对酌的,想必也不是凡俗之辈;与东坡先生竹杖芒鞋吟啸徐行的,几曾出现过无趣的庸人? 读书如交友,对话是根本。从阅读的本质上说,书中没有黄金屋,没有千钟粟,也没有颜如玉。书中有的是:哲人文字的大脑,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者是缜密思维全过程的记录。读书,就是登门访友,与之对谈,像杨绛老人说的:“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是拜访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这种对话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激烈的;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疲惫的;可能是深深的欣赏和信服,也可能是强烈的质疑和蔑视。 这是作者与读者双方知识和文化的碰撞,阅历与修养的交锋。或争辩,或激赏,或沉思,或狂喜……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生命体验的真情流露,一份心智角力的真实记录。是的,沉默的凝思、会心的微笑也是一种对话。当两人有了心有灵犀的默契,才能享受那片刻沉默的欢愉。这是阅读的至高境界。 也许,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会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辩论中强硬了翅膀。 读书如交友,哲学家周国平也这么说。书是益友,但人生路还得自己走。在漫长路途上,人与书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的遭际。也正因此,读书,给人生增添了无限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