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8岁的周老先生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病区的走廊里与病友迎面打起了招呼。周老先生患的是远端胃癌,从远端切除了4/5的胃。术后一周,原本坐轮椅入院的周老,在走廊里已经谈笑风声。 “胃部切除面积看似很大,但对周老先生来说已经是万幸。”主刀医生、宁大附院引进专家、胃肠外科主任高峰主任医师说,“最欣慰的是没有辜负患者家属的期望”。 A 88岁老人胃癌三期 四处求医未果 88岁的周老(化名)是宁波本地人,两个月前因为总是出现饭后腹胀、消化不良,到他院做了胃镜,结果等来了胃癌三期的噩耗,肿瘤直径达4厘米,并且出现了胃幽门梗阻。肿瘤大、位置低、患者高龄,手术和麻醉风险已经不言而喻。但雪上加霜的是,周老还有高血压、贫血、前列腺癌、脑部血管瘤、腔隙性脑梗、长期卧床造成的极度虚弱等众多基础问题。 果然,女儿周女士带周老辗转全市多家医院后,都得到了相似的答复——想做手术也行,但风险很大,建议保守治疗。于是,不甘心的周女士开始上网为父亲寻找一线生机。无意间,她看到了一篇关于宁大附院胃肠外科高峰主任和麻醉科徐志鹏主任强强联合,通过手术让一位晚期胃癌患者时隔半年吃上了第一口饭的报道,又惊又喜又将信将疑,决定挂上高峰的号一搏。 评估后,高峰发现周老的胃癌病灶大且靠近幽门,如果不切,很快就将无法进食。为了解决周老的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不切还真不行。 B 患者家属给予理解和信任 “我爸特别难恢复,之前因为前列腺癌,光做个穿刺就等了半年才能下地走路,这次这么大的手术做完得恢复多久啊……”周女士忧心忡忡。初次见面时,她甚至拿着手机上的照片对着高主任和徐主任比对了半天。 “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了。”高峰耐心解释道,要确保周老手术的安全性,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周老贫血,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二是要利用微创腹腔镜技术,尽可能缩小手术创伤;三是要有过硬的麻醉辅助,以便术后快速康复。于是,他请来了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共同会诊评估,尤其是麻醉科老搭档徐主任。 徐志鹏曾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积累了丰富的危重和高龄麻醉经验,来到宁波后,又根据病人特点,改进了麻醉方法。他认为,要实现术后快速康复,除了传统的尽可能降低手术打击强度外,还要从患者本身出发,提高机体的抗打击能力。 听了两位主任的判断和解释后,周女士直言感觉很客观很真实,慎之又慎的她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理解和信任,当即决定父亲的病就托付给两位主任了。 C 高龄和身体状态差不是手术禁忌症 周老的手术定在4月13日,为避免疫情管控影响手术,4月11日起,高峰主任和徐志鹏主任先后住到了医院里。 4月13日,周老的手术如期进行,麻醉过程一切顺利,高峰事先联系好了ICU有备无患。经过2个小时,高峰顺利从远端切除了周老4/5的胃,术中出血仅10-20毫升,基本算是一台“无血手术”。 术后,周老只在ICU待了一晚,第二天就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还孩子气地责怪周女士,怎么这么晚才来接他。术后3-4天,周老就可以进食了;第9天,就可以出院了。原本,老年病人特别容易在术后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周老的外孙女却说,爷爷现在的状态比几年前还好,不仅能正常进食、下地走路了,还有心情和精力坐在病床上翻自己临的字帖,一切都比预想的好太多了!高主任和徐主任提醒,在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过硬的外科技术的保障下,高龄和身体状态差并不是手术禁忌症。 出院前,周女士对高峰和徐志鹏笑言:“现在想想,老爸运气真是好,碰上你们俩来宁波!” “我和高主任的心情都一样,到宁波来,就是为宁波人民服务的。”徐志鹏说,“出院了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随时咨询,来我们这儿住过一次院,我们就是一辈子的朋友了!” 记者 徐露清 通讯员 庞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