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访当天,王维琤(左)依然奔走在防疫路上。记者 陈烨 摄 |
1月7日深夜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借助路灯的微光紧急布置核酸检测采样点;15天的封控措施解除后,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严把“小门”;5月9日再见她时,“浙江好人·‘疫’线面孔”荣誉名单已出炉,其中就包括她。她叫王维琤,是北仑区新碶街道百合社区党委书记。 一张“狼狈”的照片 让更多人看到她的不易 1月1日,因一起确诊病例,北仑启动I级应急响应,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当天凌晨4点多,一通急促的电话将王维琤带到“战场”。 烫了美美的发型,蹬着黑色高跟鞋,到好友家跨年的她,怎么也没料到新年的打开方式如此意外。她连家都来不及回,一路驱车赶到社区。 百合社区被划为封控区,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她像一个战斗力爆棚的“女汉子”。每天一轮核酸检测,涉及辖区6000多人,现场要统筹物资,协调人员,指导居民扫码登记;每天有数不清的电话要接听,吃饭如何解决?就医配药怎么办?滞留人员何去何从;每天要排查信息,扫楼喊话,确保应检尽检…… 1月6日上午,在忙完第六轮核酸采样后,王维琤脚下一软,顺势瘫坐在地上。社工在不远处看到,第一反应是用手机定格这张“狼狈”的照片。他将照片发到朋友圈,想法很简单,基层防疫的艰辛要让更多人看到,要让更多人理解并支持。 一次“实战”后 让她有了更多的笃定 当时封控区里15天的艰难,一晃而过,留下的是战“疫”中携手并进的凝聚力和事后复盘的宝贵经验。 当下,疫情多点散发,防疫的弦始终得绷着。百合社区有300家企业、6000多名职工、居民,辖内更有进港中路、松花江路等集卡车辆主要通行路段。守住“小门”,并不轻松。 但历经“实战”,王维琤少了慌张,多了笃定。春节开工后,她在14家企业试点“四关卡”复工复产预案,包括“小门”测温亮码、厂区消毒、员工信息登记更新、动态政策上情下达等。 4月初,国内多地发现集卡司机阳性病例,对此,王维琤采取疫情“精准防控”和“关心关爱”双向举措的工作思路,与社工一起设计制作面向集卡司机的民情卡,打印宣传单页,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并准备了一批防疫礼包。 在一次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王维琤还拉起两支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包括扫码登记和样本转运。 “防疫工作不是我一个人能做的。当时在封控区,7名社工、130名志愿者与我并肩作战,还得到辖区企业、职工、居民的全力配合。”王维琤说,面对荣誉,有压力也有动力,“继续保持初心,守住家园的安全,为居民、企业做好服务,这就是我的职责。”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红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