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池公祠 |
|
学圃堂 |
“山川毓秀,丘壑钟灵,平原营宅,郁郁人文。”这是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的村志中,文人墨客对该村山水人文的概括。东陈村始建于南宋末年,陈姓始祖自福建迁象山,卜居姆岭下东南,后子孙繁衍,逐渐移居至此。 东陈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清嘉庆年间,举人陈文昌,以选贡入太学,名噪一时。同治年间,陈之翰为恩科举人,拣选知县。清末,陈汉章、陈畲、陈得善等连连中举。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国学大师陈汉章。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一生致力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弘扬国学,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后人。 老宅风采依旧 陈汉章,原名得闻,又名陈焯,字云从,号倬云,晚号伯弢。因喜爱《诗经》中“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的句子,遂改名汉章。 陈汉章的故居“学圃堂”,是村中一个青砖四合院,两层楼房,属于晚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建筑,由其父亲陈昌垂造于清朝咸丰八年(1859年)。大门古朴的门楣,斑驳的红石上雕刻着“戬榖”两个字,意为行事要尽善尽美,门口有季羡林题写的“陈汉章故居”,现已被列为象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后进古建筑叫“缀学堂”,典型的江南民居,门框上雕刻着双凤朝阳,马头墙,檐廊衔接,风采依然。 此外,村里还有陈汉章出生地的老宅门、其堂兄弟陈得善的故居、以“东南西北”“松竹梅兰”命名的老房子等,保存完好。 在东陈村村头有陈氏家族的宗祠——鉴池公祠。公祠是为了纪念东陈村的族长鉴池公茂宁而取名,由陈汉章的伯母孔粹卿出资,参照宁波天童寺、天台国清寺等寺院建筑模式修建,雕梁画栋,大气磅礴。在柱子上还刻有“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词。梅边吹笛,此地宜有诗仙”“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等清新脱俗的诗句,处处彰显着东陈村“以儒为业,诗礼传家”的风范。 家训文化永流传 陈氏家族自南宋以来,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学士,成为象山著名的书香家族,足见其家风绵延、家训福泽后嗣的力量。如今,在陈汉章故居,还特地开辟了家风家训馆,汉章先生与父亲陈昌垂合著的《毓兰轩训语》,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家训文化。 《毓兰轩训语》以家中藏书楼“毓兰轩”命名,共242条,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刻,涵盖了修身、齐家、勉学、处事、治国等方面,是一部格言警句式的家训。 在这部家训中,对读书有着深刻的论述。“有书不读子孙愚,有田不耕仓廪虚”、“看理学书,虽不能尽依,当读此书时,总好使身心感触,即所谓开卷有益”、“古者六艺,今以制义为时艺,少时不学艺,自暴自弃耳”、“学艺必专一,即百工操作之事,咸有窾要,不专一,则不能。世有善于应酬者不善文学,其一验也”,句句鞭辟入里。 对于一些人一时兴起买书、屯书而不读的现象,汉章先生建议道:“多买书不如多读书;欲读此书,方买此书,方不失之杂。”“谋藏书之所,总不如藏之腹中,韩公云,‘撑肠文字五千卷’”。 而汉章先生自己也始终践行着这样的家训。他自幼好学,喜欢开卷大声诵读。晚年归乡,依然诵读不息。每日拂晓,他必登三层书楼(当时是东陈村最高建筑)诵读,洪亮的声音破窗而出,非常准时,以致村人习惯将之称为“晨钟”,便喊:“起床了,起床了,陈先生在读书了!”“书声晨钟”的故事流传至今。 汉章先生勤学不辍,学贯中西,纵通古今,且博闻强记,深得北大严复、蔡元培等历任校长的敬重。他是当时北大开课最多的教授,开课达16门。内容涉及史学、哲学、国文等等二十多种,还受聘到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 每次国外汉学家来访,蔡元培校长总要指定汉章先生作陪。外宾提出问题,汉章先生总是随问随答,而且引经据典,准确周密,条分缕析,观点独到,令在场的中外学者惊诧不已,亦钦佩不已。时间一长,大家觉得陈汉章先生满腹经纶堪比一座图书库,索性送他雅号“两脚书橱”。 “一门两举人”的故事 在《毓兰轩训语》中,汉章先生和其父还总结道:“为人不可使人切齿”“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到处有缺陷的,那待每事称心?不思自己德薄,一味怨尤,只是取祸”“人之生,理与欲俱来,全在存理去欲”“自待与待人有异,处己不嫌其人,于人则不可自高”“凡兄弟不可争功,文武争功,国事败;兄弟争功,家道衰”“狄仁杰顾云思亲,是为王事靡監,身不能离,不遑将父母耳。若无王事敦适,而在外不归家,岂家人有严君焉?便如铜铸一般,一年无苛疾乎?” 1890年,27岁的陈汉章赴京会试,回来后看见母亲久病未愈,请了不少中医,总不见好,便断了考取功名的念头,一心伺候母亲。从那年开始,他决定自己研读医书,亲自为母亲调理。于是,他先后读了《医学源流论》、《医贯砭》《伤寒类方》《本革经·百种录》《慎疾刍言》《素问》等近20部医学著作,其孝顺之心感天动地。 而在东陈村,仍流传着大小举人的佳话。大举人即是指陈汉章,小举人指他的弟弟陈得新,一门两举人。但实际上陈得新不仅是举人,还是进士。每次弟弟赶考,陈汉章必定全程陪同,为他买卷,接送他入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感念兄长,弟弟不愿僭越,对外只称“小举人”,这也体现了“兄友则弟恭”的家训。 陈汉章非常注重礼仪,不管老幼都以礼相待,这正是他“于人不可自高”的表现。每逢大年初一,至亲晚辈到他家拜年,晚辈向他跪下叩头,他也向他们行礼,还毕恭毕敬地作揖。 “人有德行,不止独善其身”,这是《毓兰轩训语》中的金句,也是陈汉章践行的诺言。每年春节来临,他都会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上猪肉十斤、大米一斗,聊表寸心。他急公好义,对救灾募捐从不吝啬,见姆龙洞至岳头一段几十里长的路年久失修,便捐资修筑。 1897年,他与他人联手创办了宁波储才学堂(今宁波中学前身)。1907年,首任象山县劝学所总董(相当于教育局长),号召城乡设立小学30余所,并拿出1000银元,创设东陈小学。第二年,还开办师范讲习所,自任教员,培育了大量师资,为象山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陈汉章病重期间,念及象山无医院,慷慨捐款2000银元,创建了“象山县公立医院”(象山第一人民医院前身)。1938年10月,该医院正式落成,为象山现代医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遗憾的是,陈汉章却在医院成立前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但汉章先生的精神和家训却流传至今,他的故居成了国学研学基地,东陈小学更名为汉章小学,象山县连续16年举办陈汉章读书节,已经成了象山的一张文化名片,而先生的后人遍布全球各地,正在传承其精神,在各自的岗位做出各种各样的贡献。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孙丹萍 胡黛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