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烈士回家路上的“提灯人”

“最美志愿者”孙嘉怿和她的团队帮1107位客葬异乡的英烈找到亲属

孙嘉怿。 记者 崔引 摄

    自2012年踏上为烈士寻亲道路以来,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和团队成员不仅到访了国内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12座革命烈士陵园。截至今年4月,已帮助1107位客葬异乡的英烈找到了亲属。近日,孙嘉怿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荣誉属于所有为烈士寻亲而奔走的志愿者。”孙嘉怿说。

    从关爱老兵到为烈士寻亲

    孙嘉怿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23岁的她参加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在结对帮扶中,她经常帮老兵们在网上查找战友安葬地等信息。她发现,很多烈士的信息里都没提到具体安葬地,这导致很多烈属找不到烈士安葬地,无法去祭奠,而许多烈士墓也无亲友祭扫。

    出于对英烈的崇敬,孙嘉怿有空就会去烈士陵园祭奠,甚至在去云南蜜月旅行时,带着丈夫一起走访了边境沿线的10多座烈士陵园。每到一处陵园,她都会将烈士墓信息拍照并上传微博上,“说不定会有烈属看到”。

    2017年初,一位安徽的烈属就看到了微博上的信息,辗转联系上孙嘉怿,请她帮忙找在宁波牺牲的王心恒烈士的陵墓。几乎走遍了宁波的烈士陵园,终于看到“王心恒”三个字时,她就像找到亲人一样兴奋,马上给烈属打电话,又买来水果、烟酒,祭拜烈士。

    从那时开始,孙嘉怿正式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为了帮更多烈士找到亲人,她买了许多书,研究相关史料,花大量时间从中找线索。

    点亮烈士回家的“团圆灯”

    2018年4月初,孙嘉怿等志愿者陪同60多位烈属去朝鲜寻亲。此行,大多数烈属“接到”了自己的亲人,但仍有人没有找到亲人的安息地。

    从朝鲜归来,孙嘉怿越发感到为烈士寻亲这件事的迫切。在她的发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其中不乏历史、军事等领域的专家。

    “褚萃文烈士,是找得比较艰难的一位。”孙嘉怿说,2018年,褚萃文的家属向她求助,提供了3张烈士证,但每一张的牺牲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第一轮寻亲行动费了很大力气,可惜未能成功。2020年,烈属再次找过来,原来,烈士的女儿已经病重,躺在病床上还记挂着要“找爸爸”。

    孙嘉怿再次发起志愿寻亲,并根据褚萃文所在部队当年行进的路线,发动浙江、安徽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挨个排查烈士陵园,不放弃任何一处当年部队经过的地方。

    一个月后,孙嘉怿接到了河南睢县志愿者的电话,他们发现了一位叫“诸华文”的烈士,除名字有偏差外,番号、出生年月、籍贯、职务、牺牲时间都与烈属提供的一张烈士证吻合。经烈属、陵园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再三核对,最终确认“诸华文”就是褚萃文。时隔70多年,烈士终于和家属团聚了。

    “每一次寻找,都是在告慰先烈。”孙嘉怿说,他们要做烈士回家路上的“提灯人”,点亮烈士家中的“团圆灯”。

    为了铭记和传承

    要做的还有很多

    目前,“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有450多名成员,建立了全国首个烈士安葬地信息数据库,内含3万多位烈士的信息,包括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牺牲时间、安葬地点等。

    在帮助寻亲过程中,孙嘉怿和团队成员也在不断拓展为烈属服务的内容。如今,志愿服务队里除了寻亲联络组、资料整理组、史料及翻译组、墓地拍摄组、信息审核组外,还有烈士遗物修复组和寻亲成功代祭扫组。

    “英烈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必须被铭记,他们的精神更要传承下去!”孙嘉怿还发起“英烈故事我来讲”活动,和其他志愿者到中小学校给学生讲述烈士故事,让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到目前为止,已组织了20多场演讲。

    谈及今后,孙嘉怿想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让中小学班级结对烈士,每年给客葬在宁波的烈士祭扫;跟大学合作,组建烈士寻亲资料整理组;动员中小学生,与长津湖战役中的烈士来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孙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