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据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在位于北仑梅山的宁波海洋研究院,2毫升海水里“藏”了几百个浮游动物;400倍显微镜下,浙江沿海常见的十几种圆筛藻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花纹……海洋生物多样性,以一种简洁、丰富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是“数一数”? 5月17日,记者走进宁波海洋研究院的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分鱼”:将箱子里的梭子蟹、鲳鱼、舌鳎等进行分类;从每个种类中挑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测量体长和体重…… “每箱‘鱼’都是我们从海上随机捞来的,通过分类、测重、测长,可以推算出该海域分布的生物种群、数量及生长状况。”宁波海洋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何丛颖说。 对海洋生物进行生物形态学鉴定,也就是物种鉴定,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宁波海洋研究院承担的工作之一。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除了物种多样性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不少研究机构会借助仪器设备区分海洋生物的种类,但考虑到不少海洋生物在“长相”上十分相似,在分类上存在争议,还是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目测”和经验判断。 “每个科研人员都是海洋生物数据库,通过细微差别,能够辨别400-500种个体大小只有几十微米的生物。”何丛颖说。 平衡是多样性保护的另一面 采访当天刚好赶上宁波海洋研究院科研人员出海对浮标监测点进行维护,浮标监测点设在梅山湾,除气象参数外,监测点还会自动监测水质参数,包括PH值、溶氧、水温、盐度、叶绿素A等。每隔30分钟,监测数据就会自动传输回实验室。当天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对设备探头进行清理、校准。 传输回实验室的数据是用来做什么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走进实验室,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更新。这是一套赤潮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科研人员可以提前2-3天监测到可能发生赤潮,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做好预防措施;随着海水中藻类密度不断增加,系统会提前24小时发出预警。”何丛颖说。 以梅山湾为例,全湾平均水深7-8米,盐度分层18%-22%,在海域的不同深度生活着不同的浮游生物、游泳动物等。预防赤潮的发生,维持好海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平衡,同样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如今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想要发现一个新物种是非常难的,我们的大量工作是要维持物种之间的平衡。”何丛颖说。 除了赤潮预警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也即将上线,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游泳动物等都将被收录其中。摸清家底,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使得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正常发挥功能。 最终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海洋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最终会影响我们人类。像这些因为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中的金属元素、污染物,最终会通过食物重新进入人体内。”何丛颖说。 在做好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同时,宁波海洋研究院还承担着宁波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的保障重任。 在跟随科研人员出海对浮标监测点进行维护的途中,记者还留意到海面上有不少“浮床”。工作人员说,这是一片海马齿的养殖区。 该海域刚好位于梅山湾沙滩公园边上,人类的开发行为或多或少对海洋生态造成干扰。而海马齿这种植物已被验证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修复海域生态环境。 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只有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才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比如对宁波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休渔期”,就是对鱼类繁殖和生长,以及生物得以持续存在的有效保护。 今年初,象山渔民一网捞起数千公斤野生大黄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伏季休渔、蓝色护海海洋资源保护行动长期坚持的结果。 “当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丛颖说。记者 石承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