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推低能耗建筑,共享“双碳”行动成果

专家:每位市民都能为建筑“双碳”行动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参观宁波市城展馆。

宁波市城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在沙龙上发言。

    在宁波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把“创建绿色低碳之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

    5月19日下午,“绿色低碳建筑 助推‘双碳’行动”——2022年第一期“宁波城市建设”主题沙龙在宁波市城市展览馆召开。这场沙龙由宁波市城科会、宁波市住建局和宁波晚报联合主办,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协办。

    宁波市城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绿色低碳建筑、低能耗建筑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建筑领域的低碳行动,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助推绿色低能耗建筑,共享‘双碳’行动成果。”

    推行低能耗建筑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推行低碳建筑,对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有什么作用?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续建筑研究团队负责人、建筑与建筑环境系副教授邓武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对我国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四个主要的碳排放领域中,建筑导致的碳排放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碳中和’,意味着实现零能耗和零碳排放的建筑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政府在实现零能耗目标的路径和技术体系选择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实践和应用。”邓武表示。

    2019年9月,住建部发布的《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T51350-2019》指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水平应较相应气候区的节能标准降低60%-75%以上。

    今年4月1日起 新建民用建筑都要求进行碳排放计算

    “目前,我市已建成的各类民用建筑,主要执行的是50%节能率要求的建筑节能标准。”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姚健介绍说,“随着今年2月1日起实施新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我市的新建民用建筑将执行75%的节能标准,也就是说今后建成的建筑将以低能耗和低碳建筑为主。”

    根据国家《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涉及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运营,以及拆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在过去,建筑碳排放计算是推荐性的,而从今年4月1日起,新建民用建筑都将强制要求进行碳排放计算。”姚健说。

    “根据相关研究,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比例最高可达80%。这其中,居民住宅及商业建筑中的空调、采暖、照明、电梯等用能,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此,市住建局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宁波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通过能耗监测可以摸清和掌握我市各类建筑碳排放强度。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有695栋建筑接入,通过对各类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数据计算分析,发现宾馆饭店及商场等建筑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教育、住宅类建筑。依托该平台,我市还甄别出了高耗能和碳排放建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典型建筑节能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碳效益。

    东部新城在规划之初

    就提出坚持可持续性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要建设一座新城,全面周详、高瞻远瞩的规划是前提,东部新城在开发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坚持可持续性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规划师赵三军介绍说。

    据赵三军介绍,东部新城的规划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首先,宁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东部新城的规划本底是建立在对宁波传统水乡城市的尊重基础上。

    其次,整个东部新城水域、绿化用地占比约36%,使城市有了更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在空间结构上,生态走廊以西是东部新城核心区,是新城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生态走廊以东片区是围绕明湖综合开发的区域,融合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等功能。生态走廊-后塘河所形成的十字形架构,是新城最重要的空间廊道和开放空间,使城市环境的绿色、可持续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东部新城有很多比较前沿的城市化实践,包括浙江省最早建成投用的综合管廊、相对集中连片的地下空间开发、系统性的城市绿道、生态湿地和雨水花园应用、建筑屋顶绿化、绿色建筑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以上这些实践,尽量减少在开发建设过程以及后期运营阶段对水、电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一致的。”

    专家建议

    低碳建筑设计时 应围绕 “被动优先,主动优化”

    目前,国内外建筑领域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对我市有何借鉴意义?

    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系助理教授周彤宇说,低碳建筑是在全球开始关注气候变暖而提出的概念,它在欧洲发展较早,例如英国最早在2003年提出了低碳建筑的概念,5年后又提出了“零碳建筑”的概念和发展方向,并于去年宣布,到2025年,英国所有的新建住宅都要达到超低能耗,为实现零碳排放作准备。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起步相对略晚,但建设速度很快,目前已实现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0.1亿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

    “为实现建筑“双碳”行动,需要抓住建筑的整个碳排放生命周期中最核心的部分,即运行阶段。”周彤宇说,“低碳建筑强调在运行过程中,保证室内湿热环境要求下,减少能源的使用。因此,设计时围绕‘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和建筑自身围护结构,并有限度地采用经过优化的耗能设备,如采暖、空调、照明等达到室内舒适,从而最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实现“碳达峰”目标

    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毛艳辉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筑领域‘碳达峰’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建筑的餐饮炊事、采暖制冷、照明、电梯、办公电气设备等,都在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具有为减少建筑碳排放贡献力量的机会。”

    首先,对于新建建筑,从市民的角度,购房时不仅要选择高星级的绿色建筑,更要考虑有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建筑。

    其次,对于既有建筑,主要应关注企事业单位的建筑碳减排,要综合考虑建筑能耗支出方式和单位碳排放强度,区分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碳减排责任和义务。

    最后,他建议站在“碳中和”的角度看“碳达峰”,深刻领会浙江省“碳达峰”意见对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视作用,提高建材生产、建筑设备制造、建筑建造、建筑智慧管理等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思想重视,推动建筑领域的低碳技术变革。

    记者 周科娜 文 刘波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