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悠长岁月,拥抱共同愿景

一个山窝窝的“未来乡村”蓝图

制作艾草馒头

下畈村里500多岁的合欢樟。

青松园露营

    七山两水一分田,滋养着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一代代村民。

    从一个群山环抱的山窝窝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绿色村庄……下畈村如今已是美丽乡村的“文艺打卡点”。今年,下畈村与一湖之隔的湖头村连片创建“未来乡村”——在留住悠长岁月的同时,城乡之间的距离在这里正渐行渐近。

    一个品牌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五月春色正好,下畈村的青松园露营基地早早支起了帐篷,慕名而来的游客享受着乡居时光。

    下畈村这些年的点滴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村民都外流,现在连城里人都在这里租房居住养生。”村民周衍臣开心地说。

    不少城里人向往这里的生活——村口是上万平方米的枫湖,古朴的生态民宿沿岸而建,再往里走,一棵有500年历史的大樟树遮天蔽日,树荫底下邻居们悠闲地畅谈。

    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觉得,下畈村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接下来要积极转化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共富的未来乡村。

    大樟树因两树合一,故名“合欢樟”。村里就以此为名,注册了农业品牌,引进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多取材于乡野,规模不大。譬如入口清香的艾草馒头,村民周陈国去年与万全堂公司合作,周师傅新开的合欢樟糕点房负责制作,万全堂公司的驻村代表则通过直播,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周陈国告诉记者,糕点房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很多客户说挺好吃的,我也觉得健康的食物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周方权说,以艾草馒头为契机,村里将10亩出租田地收回,打造艾草种植园。依托万全堂公司的技术优势,开发了艾草茶叶、枕头、香包等康养产品,大受市场欢迎。此外村里还盘活农地,引入专业公司,打造锦鲤养殖基地、雷笋种植基地等。

    通过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山傍水的乡居生活涌动新的希望。

    一份清单

    让未来乡村成为共同愿景

    “以前村里想清理改造一处垃圾成堆的闲置地,都遭到村民反对,就是怕村干部从中渔利、中饱私囊。”周方权表示,“现在立项项目全民讨论、公开招投标,阳光透明、接受监督。改善村容、垃圾分类等工作开展都很顺利,大伙儿都服气。”

    下畈村是宁波“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发源地之一。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务公开,再到日常事务管理,都可以在村民人手一册的“权力清单”上找到细致明确的规范流程。

    村道两旁还印有“监督一点通”小程序的二维码,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下,就能知道全部村务,这个项目花了多少钱,那个项目进行到哪一步,村民们一目了然。

    清单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周陈国说:“好项目大家都盼着早点开工,以前项目开工前村里要公示15天,去年开始,7天就够了,效率也越来越高。”

    如今,数字化“云+小微权力清单36条”系统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农村老年人居多,为了让老年人也能轻松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正在建设的村民议事厅里将安装数字化大屏,村民通过“刷脸”就能浏览各项村务信息。

    一系列村务公开场景引导着居民主动参与家园管理。“只有让老百姓深入了解乡村的变化,才能进一步调动乡村自治和善治的氛围,让未来乡村成为共同愿景。”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张蓝图

    迭代更新生活和发展空间

    下畈村与湖头村连片创建“未来乡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联合浙大城乡规划院、浙江大学专家团队,花了半年时间实地调研,为片区做了11套规划设计,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

    作为项目设计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王欣凯老师眼中的下畈村,好比一个棋盘,要在纵横交错的点位上进行不同的场景搭建,创造出充裕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下畈村与湖头村交界的一处水岸半岛上,正在土地平整施工。“这里会是‘未来乡村’的核心功能区!”王欣凯介绍,数月后,一个集旅游服务、村民会客于一体的“集士驿站”将拔地而起。

    该核心区具备旅游服务、农产品展示、网红直播等功能设施。还融入村民会客厅,为村民提供休闲、集散空间。还有快递物流功能,为农产品销售配套服务。

    湖头村作为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后裔聚集地,在规划设计上,也充分考虑需求,为其打造葛洪养生文化产业提供配套的活动广场。

    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云游枫湖”(暂定名)数字化智慧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将于今年9月前上线。今后,前去下畈村旅游的市民,登录小程序便可查看村庄里吃、住、行等各项信息,享受可视化导游服务。登录智慧停车系统,游客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全村空闲停车位就能一目了然并导航。

    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的场景将被一一激活,乡村在不断迭代更新中走向未来。

    ■相关链接

    “十四五”全市将建

    100多个“未来乡村”

    2021年,我省“未来乡村”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导则(试行)》等文件,标志着全省开始系统地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

    去年底,全市首批11个乡村已入选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今年4月又有30个乡村入选第二批创建名单。它们当中有以“红锋共富联盟”为特色的余姚横坎头;有以打造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的镇海永旺村;有以航空航天主题文旅为特色的海曙茂新村等等。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成100个以上“未来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李文景 鲍明浩 文

    记者 崔引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